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文化学者反思甲午战争 纵观史料镜鉴甲午

2014年07月25日07:25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纵观史料镜鉴甲午

  清国媒体《上海新闻画报》报道丰岛海战新闻,图绘“倭舰摧沉图”,声称中国济远、广乙等舰与日舰激战,轰沉倭舰,大败日舰队。不实报道受到日本媒体嘲讽。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今天,我们该如何从新的视角去看待这场战争,反思这场战争。

  昨天,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中,张鸣等学者纵观史料,各抒己见。京华时报记者近日也采访了雷颐、宗泽亚、祝勇等学者。谈到对甲午战争的反思,雷颐称:“每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新力量的重新崛起是否都要通过战争完成?这是人类面临的问题。”

  A34-A35版撰文京华时报记者田超高宇飞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观史料

  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学者)

  北洋海军军官日记提供新线索

  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学者姜鸣认为,最近出版的一些新史料拓宽了甲午战争的研究范围。他说:“当时有一位北洋海军军官,他1891年访问日本后的日记被翻译成中文,这让我有很多感慨。1891年李鸿章曾提出在烟台和青岛还要修筑炮台,清政府同意这个请求,同意海防需要加强,但到后来又提出2年内停止购买枪炮船只,省下来的交给财政。”

  姜鸣透露,当时这位军官在海军日记里多次提到,他在日本看到日本军港的情况写道“日本船政实力未来会与欧洲并驾齐驱”。姜鸣认为,这些都为研究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惨败提供了新的线索。在姜鸣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在于当时中国现代化失败,“如果现代化整体成功,落实在这场战争就有成功可能。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是,中国观念上要完成现代化转化,在外交策略、人的培养等方面。”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当时对日本的认识待深入挖掘

  谈到当前对于甲午战争的认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称值得深究的问题还有许多,“比如当时两国国情的不同,中国人当时对日本认识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当时报刊、日记等史料进行挖掘。”此外,当时西方舆论为何都偏向日本。

  王晓秋在将出版的《甲午镜鉴》中发文称,“战争开始前,日本人普遍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中国是落后的,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和野蛮之争。这是不对的,是西方殖民主义理论。”

  王晓秋透露,当时的西方受到日本舆论影响,一些著作是倾向于日本说法,比如“中国争夺朝鲜说”,这样观点的批判性就少一些,“当然,西方也有比较客观的探讨,比如指出日本的侵略行为,认为他们其实是披着文明外皮的野兽”。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战败与戊戌变法关系探讨不够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表示,当前学界对甲午战争失败和戊戌变法间的关系探讨得不够,“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戊戌变法,甲午之后变法变得比较‘畸形’,到最后戊戌变法失败,这跟甲午也有关系。”

  张鸣认为,甲午失败与之后的变法失败是紧密相连的,“甲午战争失败得很惨,以前中国跟西方打交道,失败就赔款,这次要割地,有着亡国的危险。当时中国武器条件不错却惨败,至少从皇帝角度来说震动是很大的,所以皇帝得变法,但当时中国的权力结构比较奇怪,最高首脑皇帝是没有权力的,权力在太后手中,有着这种二元结构。大家都在骂太后,因为太后管事儿时搞砸了,太后就不能管事,就让皇帝管,但太后自己又不甘心。”

  在张鸣看来,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也能看到,有时失败是失败之母,第一件事的失败会导致第二件事失败。

  □换视角

  日本史料中的“清日战争”

  80年代后期移居日本的工程师宗泽亚,2012年出版《清日战争》,从日本方面的相关史料研究“甲午战争”。

  从日本的视角去研究甲午战争,难免会触碰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宗泽亚说:“我有时也怕被错误地理解我是不是在为日本人进行渲染。说的是日本人怎么勇敢,怎么样战胜我们的大清国。”比如书名为何叫《清日战争》,宗泽亚说:“从那个历史环境和当时的作战的当时中就是大清国,而不是中国。真正中国的概念是出现在就是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中华民国。”

  宗泽亚认为,120年前的清日战争中国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作为甲午战争的战败国,国人较少从敌国胜战要素的视角,去系统研究清日战争,反省自身的败战要素。如果研讨日本国在明治维新的新背景下近代第一次海战中的表现,从知彼的立场去考察日本取得战争胜利的要素,也会有很多启发。我觉得换一个视角来研究自己,我们也许能得到更好的结论。”

  □反思

  改变世界格局要靠战争吗

  当下的中国,应该如何反思120年前的这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学者雷颐认为,首先要反思的是战争前后,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进程。研究甲午战争不单单是从军事上对比,更重要的是两者现代化进程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

  他说:“日中都是被西方舰船敲开国门的,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那么艰难?因为中国有天朝上国观念,使得清政府自己垮台,延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雷颐看来,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值得全人类反思,“今年是一战100周年,国际局势均衡不过百年,每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新力量的重新崛起都要通过战争完成。这是人类面临的问题,对人类如何面对自己命运应该有更深的思考。”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