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韩寒郭敬明等80后导演亮相:能否握好接力棒有待时间证明

郁华

2014年07月28日13:4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更多精彩评论进入《文化新视线》栏目

时隔一个星期,《小时代3.0刺金时代》、《后会无期》前后脚上映,无疑成为近期暑期档里最火热的话题。同为80后,同为作家跨界当导演,同样首日票房过亿,“年轻人拍、年轻人看”的新现象似乎渐成气候。

事实上,这种“风生水起”早已显露迹象。自今年1月至今,田羽生执导的《前任攻略》、陈思成执导的《北京爱情故事》、陈正道执导的《催眠大师》、郭帆执导的《同桌的你》、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分手大师》、肖央执导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路阳执导的《绣春刀》等多部影片陆续上映,且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成绩。留心便可发现,这些影片的导演,全部出生于1980年前后,主打青春题材、瞄准年轻观众的中小成本影片。用“青春逼人”形容这些年轻导演的崛起,似乎并不为过。

有人曾为中国电影创作的青黄不接备感忧虑。当第五代导演逐渐老去、第六代导演时好时坏,下一批具有时代特色、拥有共同特质的新生代导演在哪里?而或许,80后年轻导演的集体亮相,正酝酿着新陈代谢的可能。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无疑是迄今为止最辉煌的一代。他们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正如陈凯歌所说“感于先而后工于形”,“十年忧愤,四载攻读,一泻而出”。

而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60至70年代,以贾樟柯、王全安为代表的他们遭遇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冲击,接触到大量国外电影理论,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对于创作,“叛逆与反思”常常成为他们的目的,导演王一持曾说:“我要用作品唤醒人们的一种回归,不能一肚子可乐(现代文化)浩浩荡荡,把茶水(传统文化)渐渐洒在路上。

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大局观、第六代导演的纠结,青春一代的自觉来得更早,目的性更明确。

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对电影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数字拍摄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导演的门槛;熟悉都市文化,更了解以80后、90后为电影消费主力的年轻人的需求;游弋于市场经济大爆发的时代,做好电影这个产品,“取悦”好观众这些“上帝”,是他们在创作阶段就了然于心的信条。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曾评价,“主动倾听观众的声音,对市场的认识更到位,没有过度的自我迷恋,是这批青年导演最突出的特质。”

善于营销也成为他们有别于前辈的标签。于是当人们看到,《小时代3.0刺金时代》化身为理财产品,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娱乐宝;邓超为宣传《分手大师》大跳广场舞;韩寒不介意炒作与郭敬明的“暧昧关系”宣传《后会无期》,便也不足为奇了。

甚至对“票房与鸡蛋齐飞”的现象,年轻导演似乎也压力不大。以备受争议的《小时代3》为例,郭敬明坦言,《小时代3》讲物质,与上一代人的“生存困惑”不同,当下大部分人生下来是去解决“物质困惑”的,他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最能引发关注的方式来呈现。

从大环境来看,无论是暑期档整体票房的上扬,还是单片票房的丰收,都和近年来观众人次逐渐增多密切相关。截至6月底,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37.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全国银幕总数达到20980块,较2013年底又增加了2785块。中国正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新生代青年导演无疑是幸运的,搭上了中国电影市场爆炸式增长的快车。而观影人群众日益年轻化,无疑也增大了“年轻人拍、年轻人看”的受众基数。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观影成为普通人的消费习惯,更高的审美品位、更苛刻的品质要求后,也势必将成为消费诉求。而除去对票房的追逐,探索中国电影发展的路径,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也是人们对新生代导演更高的期待。机遇,无疑也是挑战。

当然,凭二十来部作品就宣称新一代导演拉开帷幕,未免言之过早。但这种集体亮相毕竟提供了一种补白的可能。这批80后导演在这个舞台上能风光多久,能否接过第六代导演的接力棒,还有待时间去证明。

(作者为人民日报编辑)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