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云南大理桃源村曾发现元代火葬墓 有"鞑子墓"传说

孙  华

2014年08月03日11:21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云南大理桃源村曾发现元代火葬墓

  剑川县桃源村全景

  之白族村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桃源村原名“桃羌”或“驼羌”,村子位于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西南部,桃源河下游的河谷中,主要村落海拔约2200米,距剑川县城约15千米。作为行政村的桃源由上桃源、中桃源、下桃源、后箐(蝙蝠洞)、明涧哨5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上、中、下桃源这三个自然村沿河谷自西向东展开,上、中桃源村北依三层山,下桃源村则南靠板山,村子东南的高顶山与石宝山风景名胜区相连。过去甸南镇至沙溪镇的古道(现在多称之为“茶马古道”)即现在的平甸公路从南向北穿越桃源村,以公路为轴线向两侧引出村级道路,分别串联上、下桃源村。全村共426户1892人,村民主要是白族,亦有少数汉族、傈僳族、纳西族和藏族。村民间日常交流主要用白语,受过教育的人也会用汉语交谈。村民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田多位于村前河谷地带,每块田地都有水渠,可以从桃源河引水灌溉,是种植水稻的理想田地;旱地在村后山坡的较缓区域,多种植土豆、玉米等耐旱作物。同时,各家屋舍前后空地亦被村民开发,用于种植蔬菜瓜果。村属山林广阔,林地面积达36140亩,林木多为松木、杉木和阔叶杂木,出产核桃、板栗、野生菌等,为村民提供了副业资源。在村后山上曾经发现有元代的火葬墓,并有“鞑子墓”的传说,村落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即使依照村寨墓地现存最早李氏祖坟墓碑的年代乾隆十七年(1752年),村落的年代也至少可追溯至清初以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白族村落。

  在桃源三村中,下桃源应该历史最早。村落住宅以李家老宅为中心,沿山麓向外拓展,逐渐形成目前下桃源村落规模和空间布局。上桃源是晚于下桃源形成的村落,它与下桃源的关系还待考究。中桃源形成最晚,它是公路开通后才逐渐形成的村落。这三个自然村彼此距离均不超过一里,道路相通,自然村之间通婚和往来非常频繁。每逢节庆、建房和红白喜事,村民之间都会共同庆贺,互相帮忙。只是由于中、下桃源供奉着相同的本主,基于相同的本主信仰和宗教活动,这两个村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村民住房都聚集在桃源河谷沿山相对平缓的坡地上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白族传统的“三坊一照壁”是绝大多数民居的基本院落格局,日常起居、祭祀祖先、待客接物、储藏粮食、乃至于饲养牲畜都集中在自己的院落内。桃源村共有6座庙宇,其中上桃源有一座本主庙和一座孔子庙,中桃源有一座财神庙。上桃源村本主庙庙中供奉的是玉印景帝,庙前是以火把树为坐标点的公共广场;下桃源的本主庙坐落在村子东边的山林中,庙中供奉的有大黑天神等神祇。墓葬分布在下桃源和中桃源以东,也就是村外河流下游方向两侧的山坡上。墓葬多为同一家族集中葬在一起,墓葬朝向有风水方位的讲求,祭祖时都是祭拜山神后才祭拜祖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