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评论:鲁奖乱象应催发反文学权力腐败力量

2014年08月21日13:28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鲁奖乱象应催发反文学权力腐败力量

  本届鲁迅文学奖引发激烈争议。8月16日,作家阿来发表声明,就自己参评作品《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在评奖体例、评奖程序和作品质量上的争议三问鲁奖,将争议推至最高潮。

  “很多人劝我作沉默的大多数,不然就是永远自绝于这个奖项”,阿来这样说。最终,阿来选择抗议,他认为这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关乎社会正义,更关乎文学尊严。

  诚哉斯言。鲁奖不幸,“打油诗”当道;文学不尊,被弄权者侮辱。幸运的是,还有阿来,还有批评,还会有更多人不做“沉默的大多数”。阿来三问鲁奖,其实为这场争议提供一种更加趋向理性与深度的议程设置。

  这三问,一指体例,揭露中国文学不开放,无创新,作茧自缚,固步自封;二问程序,揭穿中国文学评奖过程无正义;三批质量,批评评委对历史无知,对现实狭隘,缺乏常识与专业。由此,直接展示鲁奖背后的中国文学生态,是被一些弄权者在“假文学之名以非文学的手段伤害文学的尊严”。

  阿来直指“评委大人”无知无道,强调愿意看到评委们的解释与澄清,让我想到鲁迅当年与“现代评论派”那些叫做“正人君子”们的论战。“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不得不说,在今天,掌握中国文学话语权的不仅有太多这样虚假伪饰的文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将这种文学话语权转化为相关的行政权力。

  不论如何,针对届届争议的鲁奖,应该回到文学专业、文化体制以及评奖机制这些关键问题上,通过争议提供的议程设置,一步步来将批评分析转化为现实力量,去真正触及那些掌握文学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去把文学权力也关进笼子里,来还原鲁奖的纯洁性,发挥鲁奖对中国文学的良性激励价值。多年的鲁奖乱象,也应该去催发反文学权力的腐败了。

(责编:赵英梓、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