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重阳节始于汉朝 节俗从辟邪演变为祈寿

2014年10月03日09:15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重阳节始于汉朝 节俗从辟邪演变为祈寿

  九月初九话重阳。在文化学者李汉秋看来,中国人常以清明和重阳对举,一个迎春,一个辞秋,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的节点,因而最富有生命哲理。李汉秋说:“重阳蕴涵着如何对待盛与衰的哲学,其现实层面的重点在如何对待人老和老年人。”

  李汉秋介绍,重阳节俗始于汉朝,成于魏晋。其起源,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曾介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跟随费长房学习。有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赶快回去让家人盛茱萸在绛囊中系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九月九日桓景一家照办,果然家里人避免了血光之灾。此后每到九月九日,人们就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成为节俗。

  在桓景的故事里,登高是为了消祸避灾,这是这项民俗最初始的内核,随着文明的发展,驱灾辟邪的色彩逐渐淡化,求愉悦和祈增寿的主题越来越浓。李汉秋说,“高”在年龄上就是“高龄”“高寿”,与“九”——“久”,长久,都含有祈寿的意蕴,是老人的最大心愿。

  李汉秋说,“高”与“糕”同音,就像以月饼的“圆”象征团圆一样,重阳节以“糕”象征“高”,在某种意义中充当登高的心理替代。宋代以降重阳糕的花色品种日益繁富,有在糕上插菊花或剪菊彩装饰,有在糕上插纸旗以代插茱萸。糕上插重阳旗可以引起在野外的感觉,成为重阳糕的标志。中秋节和重阳节一饼一糕原可比美,现在重阳糕应当迎头赶上。 据新华社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