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昉和黄幻饰演的现代青年。
《蓝色骨头》讲述了两代人的爱情故事,每一段都和摇滚密不可分。黄轩与倪虹洁饰演的父母一代。
《蓝色骨头》 75分
NO.469
观影时间:2014年10月21日
观影地点:国瑞城百老汇
观影人数:15人
《蓝色骨头》是“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大银幕处女作。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面临着近乎两极化的评价。作为一部文艺电影,目标受众并不广泛,文艺青年和摇滚青年对其赞誉有加,然而普通大众却对其表示无感。就像崔健在乐坛独树一帜的风格一样,《蓝色骨头》身处在众多爆米花电影之中,就天然地具备了某种特立独行的气质。作为一个跨界导演,崔健不可避免同时也是理所当然地将摇滚精神从音乐延伸到电影中。如果说曾经的音乐是他对摇滚赤裸裸的表白,那么这部电影便是写给摇滚一封委婉的情书。有些人从中看到了美,也有些人看到了真诚,也有很多人看不太懂。新京报观影团组织观众欣赏了这部电影,观众平均打分为75分。
撰文/李程
故事 两代人的青春与摇滚
影片立足于现代,从一个孩子的回忆视角切入父辈的情感纠葛,从而揭开一段看似满拧的婚姻。作为这段感情的“产物”,主人公钟华(尹昉饰演)是个身兼网络写手、地下摇滚歌手、专业黑客三重身份的都市人,勾搭上了一个没出名的小歌手萌萌(黄幻饰演),同时她是老板的情人……这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发来的邮包,在邮包里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崔健对本片的总结是“一首歌,两代人,三段故事,四种曲风”,现代的钟华血管里遗留下过去父母的印记,在他拯救回忆的时候,也拯救了自己。
片中将两个时代弥合在一起的不是其他,正是摇滚。崔健的同名歌曲《蓝色骨头》贯穿始终。一直以来藐视自己出身的钟华,最终成为了父母的骄傲;那个躲藏在墨镜背后,深受严重记忆创伤的母亲,终于摘掉镜片,重新弹唱起惹祸上身的歌曲……正视曾经的自己是件多美好的事,无论多晚,都不会迟。影片中对于历史的部分拍得更美。那个父辈的年代,诡谲而充满了传奇性。那时的故事永远引人入胜,纵然存在残酷、刻板,但总会带给回忆者一种近似迷醉的激情。某种意义上,“过去”对于“现在”是一种莫名的情结,从中发现“现在”过于孱弱平凡的我们所没有的澎湃。电影中当下的“孩子”钟华无论是外貌、能力、坚守远没有曾经的父母出色。然而幸运的是,他至少延续了坚持的血脉,在这个萎靡的时代中,获得了来自父辈力量的拯救。
拍摄 双线叙事唯美而碎片化
影片采取两条线索相互推进的表现方式,用现代视角带出回忆的一条线索,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在的交相辉映。观众与主人公一样带着探寻的心去拨开历史的迷雾,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拼凑起完整的事件。然而在剪辑方面,只能说有些时候过于碎片化。太多的闪回和某些重复的回忆让人感觉并不舒服。或许这是导演有意为之,但作为观众而言过多的跳戏会对整体的流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说说影片的画面。这部戏的镜头感非常棒!这很多要归功于金牌摄影杜可风的把控,初执导筒的崔健也曾表达过“没有杜可风,我不知道镜头该是什么样的”。由于跨越时间,影片在表现历史印记时非常明显,画面的时代感和粗放的风格可以仿佛带领观众直接穿越到五十年前。近乎真实的还原刻画出曾经的残酷和唯美,两大时空交汇时,丝毫没有违和感,犹如舞台剧一般美轮美奂。而外景拍摄的动感手法,将流动的水花呈现出澄澈透亮的特质,阳光的明媚几乎触手可及,对影片主题的表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观赏整部电影之后,观众的口碑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我只能说,用摇滚的音乐手段拍出来的电影,或许只是一次实验,它浸透着崔健独有的血液。一根蓝色的傲骨,无论长在一个人的什么部位,它都是那么显眼,显眼得让人想把它忽略。
■ 观众评语
●“文革”中的那段弹唱和独舞美到极致!真正的力与美的结合!85分
●故事情节像是构成一次音乐演唱会主体的情境展示。
80分
●艺术性、美学上的层级都很强,虽然我不能完全解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但我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牛。78分
●现代戏孱弱、“文革”戏娇柔。只能说是一种态度的表述,但构不成一部电影。68分
●明白崔健要表达的意思,但太混乱,拖沓。65分
■ 老崔谈电影
我觉得做电影它是一个团队合作,做音乐是跟自己挑战,两个都难。做电影你要控制更大的局面;做音乐你自己跟自己交流,但是你会觉得你自己很难对付。这个过程当中是原谅自己还是放纵自己,每天都要去考虑。
任何一个导演在一部电影里表达过多的个人意图,我觉得都是一个失败。因为电影的最主要的表达是美,而不是说教,它是一个故事。
电影是一种娱乐,我首先不觉得表达思想就要去侵犯它的娱乐性。口述: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