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页等一批珍贵古籍善本、皇室刻书、名家手稿等珍贵古籍近日正在南图展出。在11月21日前,“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将分4批展出200部国宝级古籍,这是南京图书馆历史上规模最大、珍本最丰、规格最高的古籍展览。
《永乐大典》仅剩一页仍是国宝
此次展出的200部珍贵古籍善本中,有宋本4部、元本3部、明本173部、清本20部,不少珍本是首次出库与广大读者见面,其中就包括仅剩一页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
共计22877卷、分装成10095册的《永乐大典》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年间,此书在南京纂修完成后仅抄录了一部,被称为“永乐正本”,嘉靖朝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永乐大典》都深藏在皇宫,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且散藏于世界各地。南图所藏的《永乐大典》虽只剩下一页,仍是国宝般珍贵。
昨天,记者在展厅看见了这纸残页。“它被贴在了新纸上,我们按照它曾经的模样进行了修整。”南图历史文献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永乐大典》的开本相当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残页就长40厘米,如果是原件的话,估计能达到50厘米,比一般古籍大很多。”
遗憾的是,这纸残页的内容到现在都未能明确。工作人员说:“《永乐大典》作为百科全书,其实就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注释。我们只知道这张残页应该是对一个字的解释。”
明代皇家宗室“课本”集中展出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的明代藩府刻书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所谓藩府,是指明王朝分封的各个亲王府。明代藩府刻书始于洪武末年,以嘉靖、万历两朝最盛。这些亲王因是皇家宗室,待遇十分优厚,加上明代提倡藩王读经、诵经、习文、昌艺,故而宗室中大量藏书、刻书。藩府官属中设有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职,相当于藩王的秘书与教员,其中不少是著名学者,刊书时他们又多任校对之役,因此藩府刻书有较好的编校人员,加之财力雄厚,刻书精准又铺陈考究,堪称最佳“课本”。
此次展出的《史记》130卷,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秦藩王第十一代定王朱惟焯以“关中地僻,难得善本”为由,于嘉靖十三年捐资刻行,所用底本为宋健安黄善夫家塾刻本。此书与明嘉靖十三年晋府虚益堂刻本《初学记》讹字最少,清代学者均以为“极善”。(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