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贵州力推“双语和谐”应对民族语言消失之危

2014年10月31日1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贵州力推“双语和谐”应对民族语言消失之危

  记者从在贵州雷山县召开的2014全国民族语文工作现场会上获悉,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消失的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全省11个自治县,有5个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消失。

  据贵州省民语办主任吴沛常介绍,贵州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两类不和谐的问题。一类是,懂民语不懂不通汉语。全省现有260万少数民族群众存在汉语言障碍,主要是妇女、老人、学前儿童;另一类是,懂了汉语放弃了本民族母语。而第二类的不和谐,已经演变成问题的主要方面。他举例指出,全国仡佬族总人口近60万,98%集中在贵州省,但掌握其母语的人口,已从解放初期的约3万人减少到现在的约4000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濒危语言之一。布依族语言除交通相对闭塞的望谟及周边保存较好外,会说布依语的也寥寥无几。“侗族大歌”是贵州省截止现在唯一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贵州省“北侗”地区侗语消失很快。彝族居住在贵州西部,黔西以东和以北的片区,彝语已经消失得所剩无几等等。

  “语言作为国家珍贵的文化资源,民族母语的消失,最终只会损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可持续发展”,吴沛常说,因此,需要探索一个语言发展模式,处理好民—汉双语关系。构建双语和谐,是贵州创新语言关系发展模式的探索,也是国家民委对贵州工作指导的结果。

  2006年8月,国家民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贵州省的松桃和新疆的察布查尔确定为“民族语言环境建设示范区”;2008年5月,国家民委正式提出要“构建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活”;2008年11月,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调研松桃经验,明确提出了“构建双语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的工作思路,并首先在松桃赋予了实践。目前,松桃是其“苗语环境建设示范区”,也是贵州省第一个“苗—汉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区”。

  据了解,双语和谐,核心寓意是民—汉双语兼通,和谐并育。旨在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传承本民族母语文化;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母语地区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学习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鼓励各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文化。

  吴沛常介绍,贵州省将从政策推动、机制推动、服务推动、骨干推动、示范推动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双语和谐环境建设。(刘鹏)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