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名家会诊文艺误区:一些题材变得稀薄

郭佳

2014年11月21日08: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名家会诊文艺误区

  一些小国其实是戏剧大国 一些题材变得稀薄

  开幕已20天的“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昨天汇集众多知名戏剧界人士,举办了从国外大师佳作反观当代中国戏剧的研讨会;而由搜狐网与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近日在京举行,两个研讨会聚焦领域各异,但皆不约而同会诊当今文艺现状。

  沈林则:

  文化人不能嫌贫爱富

  “戏剧奥林匹克”无疑是今年舞台的重头戏,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称:“对于经典,包括我们自己的经典,我们发展得不够。有一些则是消极得过分,2000多年积攒下的力量,给我们的滋养还远远不够。”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沈林则从学院派的角度解读了此次戏剧奥林匹克带给中国戏剧界的启示:“中国戏剧教育同质化严重,我们拥有的资源一样,戏剧观念也一样。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国外有新意的作品给大家看,先不说优劣,这就如同盗版光碟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一样。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戏剧界有很多批评,觉得我们落后于电影界,落后于纪录片,落后于当代艺术,但是从这次戏剧奥林匹克来看,我们的制作是非常精良的,技术水平我认为还是很高,这一点不应妄自菲薄。这次遴选的外国剧目中,有9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的。今后如果还要办类似的活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剧目的选择。我们有钱有能力为什么不挑最好的?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挑到最好的,这就需要知识结构的建立。我们一定要办有自己特点的戏剧节。我们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老是西方中心论。我们为什么不能搞一个亚非拉戏剧节?为什么不搞丝绸之路戏剧节?巴基斯坦、格鲁吉亚、伊朗等等这些国家的文化非常灿烂,丝绸之路上,中国和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的历史远远超出西方国家,一些大家都不太知道的国家,比如立陶宛,其实都是戏剧大国。”

  李敬泽:

  包括作家在内的很多人失去了诚恳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历史学家杨天石、北大教授戴锦华、文学评论家祝东力等文化传媒界人士出席的“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论坛上,各方人士直言不讳。

  李敬泽表示,”当下的中国书写,基本上是有历史、有未来,现实却变得极为稀薄,或者说,立足现实讲话,站在现实来虚构和想象,变得特别困难。”在他看来,当下很多人失去了诚恳,包括很多作家。“小说家处在各种各样话语力量的围困之中。小说它自身的力量在哪里?小说如何不像一个历史学家、一个记者一样说话,或者是不像一个所谓知识分子一样的说话,而真的像一个小说家一样的说话?我觉得,这是对小说极大的考验。”

  面对电影类被提名的《归来》,戴锦华称:“大家支持《归来》、感动于《归来》,好像都跟它‘勇敢地’触及了“文革”题材有关,我觉得大家似乎都忘了之前有过《阳光灿烂的日子》,有过《霸王别姬》,张艺谋自己也拍过《山楂树之恋》,怎么会突然之间就成了填补空白之作呢?这部电影提供的不是一个有效的表达,更不是反思,而是某种症候,它让我们看看在联系’文革’的记忆上得了什么病——在我看来,好像是一个失语症患者要讲话,或者一个失语症患者假装在讲话。”

  文/本报记者 郭佳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