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七旬老农撰写回忆录 向后生讲述乡土故事

邱伟荣

2014年12月01日07:5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七旬老农撰写回忆录 向后生讲述乡土故事

  谭鉴洪用了3年多时间写就回忆录《赤子丹心系土华》。  记者邱伟荣 摄

  我们村里的文化人

  开篇语

  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几十年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迎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他们,没有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靠着勤奋和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乡土文学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他们身上的故事,有些感人、有些励志,身体力行为岭南乡土文化的延续发展浇筑动力;他们,就是“我们村里的文化人”。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广州乡村里这群热衷舞文弄墨的乡亲。

  文/记者廖靖文 图/记者邱伟荣

  广州海珠区土华村,是远近闻名的石碣龙眼原产地,“绿肺”万亩果园环绕,果树飘香,还保留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在土华,提起“洪叔”,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知道就是谭鉴洪,70岁的洪叔是土华村最后一个赤脚医生,早年解决过生产社奶牛中毒的危机,近几年又用自己的技术协助公益组织为流浪狗设爱心救助站。虽然年轻时就热爱文学和民俗文化,但苦于条件有限只能念到初中,通过不懈读书,洪叔自己给力充电,一边热心于恢复土华的传统民俗活动抢救历史建筑,一边抓紧时间撰写回忆录。今年,他用了3年多时间写就的回忆录《赤子丹心系土华》出版了,成了土华村里的一件大事。

  “土华村保存姓氏祠堂13间、庙宇3间、书塾书屋2间,还有唯一一间蚝壳屋”、“土华果园种植石碣龙眼,还有杨桃,尚存果园3600亩……”土华村是海珠区的大村,洪叔说起土华是如数家珍,称得上是村里的活字典。跟村中喜欢在老祠堂打麻将的老人不同,他更喜欢把时间花在研究果树、帮流浪猫狗打疫苗,照顾村中的孤寡老人,给年轻人介绍村中历史文化等事情上。

  洪叔年轻时既是兽医也是果树农业技术员,解决过生产社奶牛中毒的危机,参与过将泰国杨桃引进万亩果园改良成本地优良品种;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在村里也算得上是文化人。“年轻时我就很喜欢文化,很喜欢读书,可读书的机会不多,后来有了机会,就抓紧时间看书”。洪叔的家跟普通村民的家不同,颇有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国画,书架上是密密麻麻的书。近十年,洪叔成为了土华村中传统文化传承推动者,召集村中父老商量恢复传统节日洪圣诞,亲力亲为挽救村中失修的历史建筑。“土华这几年出名了,都是阿鉴的功劳”,土华村父老如是说。

  “大概四五年前开始,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希望把几十年村中的见闻感动记录下来,让后生们知道土华过去是怎么样的。但又觉得很难实现,是曾主席他们给了我信心。”洪叔口中的曾主席就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枫。2012年3月的洪圣诞巡游上,曾应枫第一次见到洪叔,就被洪叔和村中父老的热诚感动了,“没想到这里还保存着这么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延续了数百年生生不息”。

  曾应枫告诉记者,洪叔当时以村中长老身份介绍了“洪圣王”巡游的由来。后来在民俗活动上碰到,又时常听他讲土华故事。偶然知道洪叔有将关于土华的珍贵记录撰写下来的想法,曾应枫大为鼓励。

  写回忆录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洪叔来说并非易事,单资料的整理就花了一年时间,初稿有3万字,前后改了5次,终于在今年初完成。曾应枫为他撰写了序言,书法家何耀鸣题书名为《赤子丹心系土华》。给回忆录题后记的广州市民俗专家崔志民,跟洪叔相识多年,他说书中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对故乡的奉献精神。

  记几十年村中见闻

  盼年轻人了解土华

  “大概四五年前开始,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希望把几十年村中的见闻感动记录下来,让后生们知道土华过去是怎么样的。”

  让村中年轻人知道过去的土华村,是洪叔最大的愿望。因此,他在书中着墨较多的就是年轻时的经历。他引以为傲的是自己是村里唯一一名赤脚医生,当了40多年兽医。最威水是早年妥善解决过生产社奶牛中毒的危机,挽回了可能面临的巨大经济损失。后来,他又把技术用于救助流浪狗。

  土华的流浪猫狗救助站一直是广州较大的,在爱宠人士中享有盛名。事缘上世纪90年代,一批外来工涌进土华村,也带来一股养狗潮。当时一些外来打工族把狗寄养在村民家,村里还出现一些流浪狗,有疾病传染的风险。

  在洪叔的搭线和鼓励下,帮人寄养狗狗的李先生在土华公园山头租下了寄养场地,并组建了流浪猫狗救助站。洪叔承诺免费为这些猫狗看病,打疫苗。后来,李先生注册了民间组织,长期做起流浪猫狗救助。

  在回忆录中,洪叔还透露他是村里最早一批的农业技术员,是早期将泰国杨桃引进万亩果园改良本地品种的人员之一。他在书中自豪地介绍,最早本地杨桃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大概20年前,他到泰国旅游,发现当地的杨桃很大,就跟摊主攀谈借了两根树枝,带回自家果园进行嫁接。三年后,改良后的杨桃成熟,青边红肉,既有泰国杨桃的硕大身形,一个都有七八两重,又保留了本地杨桃的清甜味道。

  试验成功后,洪叔把树枝又转送亲朋邻里。不久之后,土华就兴起良种杨桃嫁接潮。

  而历史悠久的石碣龙眼,在十年前也曾一度被埋没,市场销量远远不及其他大规模种植的外地龙眼。洪叔和村中的老农不断奔走呼吁,为土华石碣龙眼正名,最终让土华石碣龙眼重新打响了名堂。

  土华洪圣诞

  或申报非遗

  洪叔对乡土文化的贡献,远远不只是撰写回忆录。近十多年,他全身投入为恢复和重振土华村的传统民俗而奔走。2000年,天河区珠村的七姐诞和黄埔区南海神庙的波罗诞恢复,每年二月初九是土华村洪圣诞节,中断了几十年却无人牵头恢复。为此,洪叔召集了村里谭垣锦、和叔、珍姨、媚姐等十位长老商量,大家提出想法,最终提议把传统节日做成一年一度的村庆,这样就变成村民大家的事了。大家的建议获得了村里5000元支持,村民众筹5000元,当年恢复了洪圣诞节。

  最近几年,洪叔又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和修复村中的历史建筑而奔走。在他推动下,洪圣古庙挂上了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去年起,洪叔成为了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正儿八经成为了一位文化人。他现在的心愿是,把土华村的洪圣诞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一笔文化财富”。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