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中国科学家研究七鳃鳗揭示脊椎动物演化过程

2014年12月01日23: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研究七鳃鳗揭示脊椎动物演化过程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张素)在七鳃鳗化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1日表示,下一步将回答孟氏中生鳗是否寄生等问题,还将对化石与现生的七鳃鳗进行比较,继续探讨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日晚在北京中国古动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张弥曼在展出的七鳃鳗化石前介绍成果并接受采访。

  张弥曼表示,七鳃鳗和盲鳗是目前世上仅存的无颌类脊椎动物,研究七鳃鳗,对于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有颌类脊椎动物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七鳃鳗还是个体发育史中存在变态现象的少数脊椎动物之一。

  此次展览共展出三块七鳃鳗化石,分别表现了七鳃鳗的幼体期、变态过程和成年期。10月,张弥曼等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特征,丰富了人们对远古时期七鳃鳗的生命史认识。

  张弥曼介绍,七鳃鳗变态期幼体特征包括眼睛和鳍条等部位。根据出自内蒙古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的孟氏中生鳗材料,研究人员发现,该化石七鳃鳗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其现代后裔几乎没有差别。这意味着现代七鳃鳗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亿年前即已成型并保持至今。

  “七鳃鳗和盲鳗哪一个与有颌类脊椎动物关系更近,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张弥曼对中新社记者说,新的研究或将提出确凿证据,“物种定义的依据是否能繁殖后代,但我们已看不到古生物的繁殖过程,只能通过形态来判定谁与谁更接近”。此外,研究七鳃鳗化石还有助于人们了解距今1.25亿年前的水生动物群生存状况。

  张弥曼表示,中国的内蒙古地区、辽西地区已相继发现了大量的七鳃鳗化石,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幼年个体。她呼吁外界支持化石保存和科学研究,“七鳃鳗是还活着的人类远祖,对七鳃鳗的研究或许能为人类繁衍提供有益启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