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隔三差五就有朋友拿李健刷屏,逢周末更一发不可收拾。清华、理工男、白衬衣、水木年华,就连他与妻子诗情画意的生活全都成了与众同乐的分享。有人笑称“老房子着火了”。
这把火从何而来?5年前,王菲翻唱了一首歌,从喧嚣中翻出了一位在大时代边浅唱的歌手。这一季,音乐真人秀到了随手造星的地步,惟独李健不把歌迷唤作“粉丝”,而叫他们“听友”,尊重但不热络、不讨好,有意识地保持距离,有意识地与周围一切平起平坐。大时代边、浅唱、平起平坐,这些是李健的关键词,亦是这座“老房子”突然“走水”的奥妙。
作为节目补位选手初来乍到时,从《贝加尔湖畔》到《在水一方》,再到把《尘缘》唱出与世隔绝的悲凉感,李健这副清心寡欲的文艺做派一度让人担心。毕竟,在到处充满诱惑和欲望的流行乐坛里,这样做既不主流也不时尚。但他偏偏如此疏离浅淡、不动声色地火了。再往后,《假如爱有天意》唱成了闻者心里各自一段的清澈岁月,他的音乐里,爱情、故乡、童年、旅途,都是一切人类共通的、也是最朴素的温暖和美好。于是乐评人分析,李健那些温良、可靠、优美、内敛的作品是某种老派的音乐理念在轮回——即唱歌的数学本质,只要音唱得准,根本不可能不好听——大道至简。
娱乐不是一切,但很多时候娱乐圈里可以有一切社会动态的映射。之于李健,与其说他的红代表了某种唱腔的复辟,毋宁讲这社会的大众审美开始趋向清和简单。当虚浮的娱乐圈里冷不丁冒出个不着急的李健,人们开始笃信——心有沉香,何惧浮世。我们探究李健的红,其实是探究他的“沉香”,探究他极简主义的缘起。
对此,李健的自白是:“简约之美最好也最难,需要更多训练,才可能去繁从简。”身边人回忆起,大学期间,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都在清华大学开设辅修课程,李健就像个专业学生一样,系统学习了艺术概论、基础乐理、曲式分析,甚至还有一年半的视听练耳。经年的积淀,如今走上舞台,他没有颤音炫技,却会很自然地在《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里巧妙融入普契尼歌剧《亲爱的爸爸》的旋律。外行即便听不出来,也能感受到海洋滋润的溪流,潺潺而行,轻快深远。
随后,他书架上的书目也被罗列出来。只有两三本比较通俗,更多的是哲学、诗歌、俄罗斯文学、博尔赫斯文集之类。这些书和古典音乐一样,是他学养的构成。其中一本日本人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开篇写修宫殿的匠人,说有个学徒不读报也不看电视,唯一的消遣就是磨刨刀,“因为很多东西不是用嘴教出来的。从飞鸟时代就已经这样了,宫殿木匠的手艺是在实践机会中练就出来的”。另一本《聂鲁达诗集》里,他爱极了这句“我欢喜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由书可以窥人。
总之,李健真的红了。不是在过往的小众里被推崇,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被极简主义裹挟,他的“文艺范儿”不再是属于少数人的装模作样。
他会不会成为浪潮呢?天知道。但愿不会。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