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古时有"曌"现有"Duāng" 网络生造字引热议/图

2015年03月23日09: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时有"曌"现有"Duāng" 网络生造字.怎么看?

古时有

  图二

古时有

古时有

古时有

古时有

  近日,一部由功夫影星成龙代言的曾被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被网友们进行了新一轮的恶搞,视频中的一个“duāng”成为了最热门的符号。很快,网络上掀起一股最新的造字浪潮,“duāng”字变身顺势而生。这些网络生造字是会倏然而逝,还是会影响深远?面对网络生造字,你是什么态度?一笑置之?积极加入?还是愤而攻之?

  网络生造字再次走红

  生造字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早在唐朝,朝臣宗秦客就造了“曌”(zhào)字,献给女皇武则天,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天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禄兴总结说,如今的网络生造字从字形来源上说,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罕用字、生僻字字形表达现代意义,例如“囧”,本意是“光明”,现在更像是一种表情符号,被赋予“忧郁、无奈”的含义;第二种是借现有汉字进行会意组合,例如,前不久造出的“qióng”,就是三个“买”字的叠加,意思是不停地买就会把钱花光,最后变穷;之前流行的“槑”和“嫑”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槑”(méi)是两个“呆”的组合,原是“梅”的异体字,后被网名用来形容某人呆上加呆。而“嫑”(biào)就是“不要”的意思,发音也正是原词的连读;第三种就是网络独立的生造字,例如现在流行的“duang”。除了李禄兴副教授所总结的3种生造字之外,还有一种“新意字”,即在原意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含义,10年前流行的“偶(我)”、“粉(很)”还有“银(人)”等皆可归到此类当中。

  网络生造字的走红,引起众网民的围观。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汉字还可以这样“玩”,也有部分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借势造字进行广告宣传,曾在T恤上印生造字就是一例。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他说:“字不同于词,字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书写符号系统,需要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文字在记录语言时的准确性和可沟通性。网络作为新媒体,具有传播快、受众广等特点,更应慎重使用此类文字,尤其应该注意是否用在引号中,是否明确标识出戏谑、娱乐的语境。”

  李禄兴则认为,对于网络生造字,我们一方面要抱以宽容的态度,因为网民的发明创造以及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是难以阻挡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注意规范用字,避免误导社会和受众。

下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