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造字难以长期存在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开始,一直到现代新印刷字体的产生,汉字的发展历经几千年沧桑,始终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网络造字在语言的发展潮流中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表达着现代人的幽默、反讽等情绪,反映着现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其真正的社会应用价值普遍不高,流行一段时间后热度会逐渐降低,继而被新的生造字淹没,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网络生造字与网络流行语一样,是一种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现象,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快速发展变化的表现。
历史上出现的生造字,例如“曌”,后来并没有通行在汉语文字体系中,因为已有的文字系统中早已存在着表示“明亮”的字词。后来,除了用在名字中,“曌”字很少被使用。普通话和方言中也存在一些“截肢”、堆叠的字,例如“招财进宝”合体字,还有陕西方言中出现的“(见图二)(biǎngbiǎng)面”,但大多牵强附会,多是宣传噱头,很难通用。正如十多年前流行的网络热词“斑竹(版主)”、“烘培鸡(Homepage,主页)”现已基本绝迹。很多网络新字和新词,如同浩瀚的汉字星空中的流星一掠而逝,逐渐被遗忘和淘汰。
网络造字不会扰乱汉字发展
有些人担心这些网络生造字会扰乱汉语秩序,李禄兴表示,学界和民众大可不必为此感到惶恐。因为相对于近9万个汉字来说,网络生造字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且它们也不可能进入3500个常用汉字当中。其实,网络造字并非汉字独有,在英语中也不时有些新单词被网名造出来。2014最新的十大英语新词之一“friendvertising”就是“friend(朋友)”和“advertising(广告)”两个词的变形组合,意为朋友圈营销。
大多数网友是抱着娱乐的态度参与造字和相关互动的。但在文化领域,新闻媒体有责任谨慎用字,字典词典的收录与编写也应保持规范。
汉字发展到今天,经过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和改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书写符号系统,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科学研究、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绑定关系。正如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在水中熠熠发光,流沙常有,却总会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荡然无存。生造字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也不会消失。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