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闲话京津沪老饭店:北京饭店前身只是个小饭馆【2】

2015年03月30日07: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闲话京津沪老饭店 细品民国旧日风情

  北京

  六国、北京……

  京华烟云多政事,历史转折见春秋

  北京的老饭店,有两座可谓是举世闻名,它们就是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然而它们的知名度既非奢华的陈设,也非地标性的建筑,同北京这座古都一样,它们都以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历史的重要舞台而为世人铭记……

  六国饭店——见证近现代史两次重大转折

  北京的六国饭店,是一座与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所在。

  六国饭店开办时,世界上早已有了许多更高等级的大酒店。六国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从中国现代史看,历史的两次大转折都是发生在六国饭店:一次是北伐胜利后的东北易帜,中央政府与奉系的谈判就是在六国饭店举行的,辗转周折,总算和平解决了东北问题,没有使阎锡山、冯玉祥对东北用兵的企图得逞。另一次是1949年北平问题和平解决后,国共之间的和谈于同年4月在六国饭店举行,后来谈判破裂,南京代表团全体成员悉数留在了北平。这两次的谈判虽是不同的结果,却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拐点。

  六国饭店还有过两次重要的诱捕、刺杀行动,一次是民国元年(1912)诱捕同盟会会员和武昌首义元勋张振武。另一次则是在1933年,军统在六国饭店的房间里秘密刺杀了即将投靠日本人的湖南督军张敬尧。

  当然,在以历史事件闻名的同时,六国饭店同样也是当时北京最重要的交际场所。六国饭店的舞厅有两个,一是饭店内部的豪华舞厅,一是在屋顶花园的露天舞厅,每逢单日对社会开放,当年名流仕女如云。近人的不少笔记、日记中多有提及。饭店的西餐也是北平最好的,价格也比其他西餐馆高很多。朱季黄(家溍)先生给我的《老饕漫笔》作序时就曾提到,凡法、俄、德、英式的不同风格的西餐在六国饭店都能吃到。

  六国饭店的建造时间,与北京饭店差不多。最初是比利时人建造的两层小楼,在御河桥东侧,建于1901年,1903年改建,到了1905年由英、法、美、德、日、俄共同投资,最后建成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豪华饭店。这也是“六国饭店”的由来。1925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一层。

  但令人扼腕的是这座不可复制的重要建筑在1988年8月5日化为了一片灰烬,已经不复存在了。很多人认为今天在其南侧的华风宾馆就是六国饭店,甚至说成是六国饭店的再生,以讹传讹,其实是大谬不然。南侧的华风宾馆只是后来的外交部招待所的一部分,建造时间很晚了。华风宾馆就是六国饭店的误导不知还要持续多少时日?

  北京饭店——前身只是个小饭馆

  北京饭店的前身只是个小饭馆。庚子事变(1900)那年的冬天,两个法国人在崇文门苏州胡同以南路东开了个小酒馆,卖些简单的西餐,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于1903年在王府井南口以西开了北京饭店,也就是今天北京饭店所在地。开始只是一幢五层楼房,1907年被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开始了最为辉煌的时期。不久,又在西侧盖了一座七层的法式楼房。北京比不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这座楼房在当时已经是北京城里的最高建筑了。

  1973年新建的北京饭店东大楼是“文革”中的产物,与北京饭店原有建筑极不协调。倒是后来重建的中、西楼,还能多少找回些原来北京饭店的意境。

  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的侍应生多为男性,有意思的是,饭店虽极西化现代,而这些侍应生却是穿着长衫,外加一件大坎肩的打扮,这也是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的特殊标志。

  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一样,既是出名的大饭店,也是近现代历史政治的舞台,曾留下了不少历史人物的足迹。

  北京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旅馆、饭店,除了六国饭店、北京饭店之外,大多集中在前门外地区,那些饭店旅馆谈不上现代和豪华,但也是靠近商业区,尤其与东、西火车站(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相邻,更是方便。从1918年开始,南城香厂路一带陆续建了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饭店业也就发达了起来。香厂路附近的东方饭店创建于1918年,虽然无法和六国饭店、北京饭店相比,却也算是当时北京较为讲究的饭店了,后来又在1940年建成了远东饭店,这些民营饭店都是中国人的产业,从其规模上说已经很不错了。

  脉络

  古代——晓行夜宿,望门投止;客舍驿站,旅人归宿

  古人没有今天这样好的住宿条件,荒村野店,甚至是寺庙宫观都是可以暂借栖身之所,这和中世纪欧洲的旅人可以临时借宿在修道院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都城和州郡所治就不同了,总会有许多大小客栈。古代的驿站、馆驿是政府为接待官员和公干的差役所建,原则上是不对外营业的。于是客栈就应运而生,或大或小,或奢或简,各不相同。最为形象的客栈旅店莫过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除了仅供吃喝的正店和脚店之外(这是不能住宿的饭馆),还有类似“久住王员外家”之类的客店,估计都是些东京汴梁较好的客栈了。古代客栈都负有容纳和饲喂客人骑乘骡马等交通工具的责任,就像今天酒店的停车场一样。

  古代对旅馆的称谓有很多,如客舍、旅舍等,或可将“舍”谓之“栈”,而对驿站则多称之为驿馆、行馆、别馆、候馆等,但这并不说明官营的驿站就比民营的旅舍条件要好。陆游写驿栈的诗不少,却也不乏那种四面透风,吃冷饭菜的破烂驿站。早在商代,中国的城市经济已见雏形,后来春秋聘繁,国事往来弥盛,还建了超豪华的迎宾馆。不过,那时已是官营馆驿和民营旅馆并存了。后来许多民营旅馆的条件渐渐比驿站的条件还要好,于是但凡有钱的官员多不住在馆驿,而是选择条件更好的民营旅舍。这种民营旅馆的客房也有三六九等,甚至可以包下一个院子,要住洁净的“上房”,自然是要多掏银子的。

  欧洲——工业化带动了酒店业的兴盛

  以欧洲的旅馆业和中国旅馆业的发展相比,在古代并不先进。在欧洲,真正旅馆业的兴起也不过是公元15世纪的时候,那时一般的旅馆大多有二三十间客房,但却较为重视外部环境和向着多功能发展,例如旅馆多有自己的酒窖、餐厅、宴会厅,有的还建了庭院式的草坪和跳舞厅。欧美的现代化酒店应该说是始于18世纪晚期,随着工业化进程和消费层次的提高,出现了十分豪华和舒适的大酒店。再加上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兴起,更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美国1794年在纽约建成的“首都饭店”已是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而后1829年在波士顿建成的特里蒙特饭店更是踵事增华,开创了现代酒店业的新纪元。

  现代——奢华舒适的基础上,特色需求凸显

  不过,当今世界上除了别具一格的旅游度假酒店外,多数豪华商业酒店大多缺少自己的特色,在建筑风格和内部的装修上较为雷同,许多住过的酒店可能会记得起它的外部环境,却再也想不起内部的样子了。尤其是钢筋水泥的骨架,包裹在一个玻璃壳子里,窗子都打不开的,更别说有与室外接触的空间,大概这就是现代商业酒店的通病。前年我在捷克卡罗维发利住过的有百年历史的帝国大酒店,虽然设备陈旧,却在房间里有个超大的阳台,晨曦中,暮色里,山巅的云气会从远处飘来,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国内的许多高档会所酒店中喜欢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式仿古建筑,油砖墁地,使用红木家具和宫灯等,可能是以此吸引国外的游客,但是实质却并不舒服,住久了更是难受。记得在八十年代末,我第一次去武夷山,住在幔亭山房,用的都是竹制家具,很有审美特色,当时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可是只一天后,就觉得处处不自在,看来还是现代设施较具舒适感和人性化。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老饭店正是在追逐着当时的“现代潮流”,而发展到今天,那种玻璃壳子式的酒店,那种一览无遗,“开放”式的卫生间,却又是像我这样落伍的人难以接受的了。

上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