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是率真之人,每次看不顺眼,言语的刀剑便毫不留情地直刺对方软肋。近日,冯导的炮口又对准了票房高塔屹立于20亿而不倒的《速度与激情7》(以下简称《速7》),称其“不走心”,但攻打的理由却不能为观众所接受。冯导“师出无名”,仅凭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想扳倒市场,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您来试试?”可综观冯导自己的作品,甚至整个中国导演的商业大片,确实没有能出《速7》左右的。于是,在这件事上,就让冯导的话语随风而去吧。
冯导是一位能让观众走心的导演,所以,中国观众都喜欢看他的贺岁片。那些市井小人物的悲喜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走心”的问题上,冯导非常有发言权。他说《速7》不走心,那就肯定没有走他的心。但是,观众对于《速7》可是走了心的。为了保罗·沃克那张英年早逝的面孔,为了缅怀赛车家族中这位“家人”的永不复返,观众们是带着告别的敬意而走进影院的。这样的一颗饱含着泪水的真心,不该被随意伤害。何况,冯导称自己提前就走出了影院,没有看到结尾处那份源自主创心底、让观众动容的“辞别”画面,那其中没有俗气的煽情、没有刻意的哭泣,而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同行,仿佛保罗·沃克依然是大家的“好兄弟”。只不过,他驾车驶去了同一片天空下的另一个方向……
其实,观众也并非不理解冯导说的“不走心”的意思,《速7》不遗余力地用视觉特效猛烈地轰炸感官,在情节上没有脱离“英雄万能”的窠臼,会让人有审美疲惫之感。但是,这是《速7》这种商业大片的特色,更是中国电影目前的空白。虽然对这部影片说“不好”很容易——艺术总是不完美的,但是,如果中国有一部同类型的大片能与《速7》平起平坐,拍得比《速7》的情节更加有想象力,对于人性的塑造更加丰满,那么,冯导批《速7》的话语不仅会让中国观众认同,更会在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只是,在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拿得出手的同类型的作品,而冯导自己的作品也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冯导向这部电影开炮,就会出现定位不准、误伤自己的尴尬。文/本报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