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德国作家格拉斯逝世 因《铁皮鼓》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04月14日08:1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去世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陈苑)4月13日,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去世,终年87岁。格拉斯是德国战后最具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德国的良心”,1999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等。“作家就其本义而言,总是迅速揭开被捂住的伤口。”他的这句话至今影响着无数作家。

人生:78岁出自传《剥洋葱》披露六十年前秘密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

2006年,78岁高龄的格拉斯出版了自传《剥洋葱》。在这部回忆录中,他披露了自己隐瞒了六十年的秘密,即自己17岁时曾参加过纳粹党卫军,此事引发了震惊世界文坛的“格拉斯党卫军事件”。一时间,《剥洋葱》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标题新闻,格拉斯首次公开承认这一人生污点后,受到了文学界、政界、评论界等各方的猛烈批评。格拉斯说:“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2008年,《剥洋葱》一书在中国出版。

1979年,格拉斯曾受邀来到中国。据媒体报道,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叶廷芳回忆,“当年西德驻华大使以诗人身份,把他请到了中国。”那一次访华,格拉斯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并将其画作展陈在会场,还朗诵了自己的作品《鲽鱼》片段。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铁皮鼓》 (资料图)

诺奖:《铁皮鼓》是嬉戏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但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年)、《非常岁月》(1963年,亦译《狗年月》),这三部小说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年)和《母鼠》(1986年)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年)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写作语言新颖,想象丰富,手法独特,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获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格拉斯代表作《铁皮鼓》讲述了主人公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的个人反抗史。1999年,格拉斯凭借该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对这部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称其是二战后世界文学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对德国文学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在颁奖理由中写道:“以嬉戏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1980年,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被搬上银幕,并获得第3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5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格拉斯的作品就在国内面世,据媒体报道,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裴胜利说,该社已出版格拉斯10部小说,其中《铁皮鼓》已有五六个版本,销量也有10万册左右。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铁皮鼓》正是该系列中10部作品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评价:格拉斯是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者之一

作家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引用过《铁皮鼓》的故事,他曾对格拉斯推崇备至,并在文章《小说的艺术》中写到:“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卡尔维诺、尤瑟纳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还有一位不常写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

作家徐则臣对格拉斯的文字十分欣赏,他谈到:“如果我没看过他的诗歌,只看他的小说,我就会觉得他是一个诗人,因为他的语言非常讲究,但他又把语言完全打开了。有时一个小说家的语言会为了追求洗练和精准而有拘谨的缺憾,但是格拉斯没有这样的毛病。他的语言看起来有点泥沙俱下,但其实纵横捭阖;既有一种游戏性,又带上一种教堂式的庄严感。”徐则臣感叹:“如果文字本身是有颜色的,那么他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一种由石头和混凝土浇铸的灰色,让我欲罢不能。”

(本文参考:北京日报、新京报、华西都市报)

(责编:陈苑、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