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文哏"巨匠苏文茂去世 李菁:于无声处说相声更难得

2015年05月04日07:40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难得苏先生 于无声处说相声

昨天,86岁高龄的苏文茂先生在天津去世后引来很多人追思,这位“文哏”巨匠给观众留下不少经典作品,那段《歪批三国》更是被传为经典。

相声演员苗阜回忆,小时候听完这段,会不自觉地去查阅三国的知识。李菁说,现在的年轻演员只关注包袱密集度,而苏老先生这种“于无声处说相声”的风格更加难得。

晚辈追忆

苗阜 听完不自觉地翻看经典

昨天,相声演员苗阜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前,刚给苏先生烧完纸,过几天也将赶赴天津送别苏先生。“前两年,我就听说苏先生身体不好,但突然没了让人很难受。我中午还给天津的同行打电话,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已经刷屏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怀念苏先生,他是一代‘文哏’巨匠。”

苗阜回忆,自己小时候学相声时还不太知道相声的概念,但听到苏先生的《歪批三国》就觉得好。“那时也说不出好在哪,这段听完后,能让人有重新翻看经典名著的欲望,我会不自觉地去查一些三国的知识,很多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让苗阜印象深刻的还有《汾河湾》,“现在的演员演《汾河湾》就特别闹,苏先生演的就有滋味,能让人回味”。

提到苏先生的艺术风格,苗阜说:“我师父(郑小山)跟我说,你看看苏文茂先生,他就像京剧行当里的小生,英俊、温文尔雅。我觉得苏先生在第七代相声演员里,应该是文哏最好的。中国相声界人多了,但一提到文哏相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苏文茂,他的段子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反复去听。而且包袱不急不慌。我原来登台时两个包袱抖不响,心里就慌了,苏先生在那说五分钟,看似没包袱,观众也能听下去,有一种期待在里面。”

苗阜和王声的相声被观众称为“新文哏”,他说:“我和王声的表演风格受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李伯祥先生的表演节奏,马季先生对相声的概念,还有苏文茂先生对相声内容的填充。你看像我们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明显有苏先生的影子。相声是表演的艺术,它不是背段子的艺术,苏先生塑造了温文尔雅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一下能让观众记住。”苗阜透露,他现在正在创作相声《歪批三国志》,也是对苏先生的一种致敬。

李菁 于无声处说相声更难得

相声演员李菁得知苏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也十分惋惜,他对京华时报记者说:“苏文茂先生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也是我要求我的团队里的演员在创作时的一个重要标杆。可能现在由于大家的生活节奏,包括生活习惯变化了,很多年轻演员愿意在他们的相声段子里以包袱密度为主,而不顾主题,不顾故事结构。”

“其实,你看看苏先生的作品,现在拿回来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他的包袱密度并没有那么大,他是靠语言魅力和语言技巧来支撑整个作品,从专业角度上讲,恰恰这个是更难的,而添密集的包袱相对简单一些。”李菁也希望现在的年轻演员,多一些这样的创作思路,能多一些这样好的作品出来,同时也能出一些拿得动这种作品的好演员。

被问及苏先生的艺术风格对自己的启发,李菁说:“苏先生的作品,我听得非常多,也很欣赏这样的创作方向。我在表演时也追求这样的风格,包括我的师父师胜杰先生也是这种风格,从语言上来讲,语言要美。老先生有句话叫‘于无声处说相声’,就是说在没有包袱的地方,你的语言处理恰恰是更值得注意的,不要随意就说过去。现在大家对于这样的语言技巧的掌握,并不是很过关。”

李菁表示,他们这代人学相声时,苏先生年事已高,就不怎么登台了,“平常台下有幸见过几次,老先生人非常好,也很和气。”

生平往事

师父 因“孝”拜师小蘑菇常宝堃

1929年2月24日苏文茂生于北京广渠门外楼梓庄。因幼年家贫,12岁时,苏文茂到天津一家药铺当学徒。他梦想着能够拜小蘑菇常宝堃为师,将来说相声,多挣些钱养家糊口。几经辗转,苏文茂终于结识了常宝堃,并于1943年在天津拜常宝堃为师,就此踏进相声的天地,而常宝堃只比苏文茂大7岁。

多年以后,常宝堃的四弟常宝华聊天时问苏文茂:“你知道当年宝堃为什么收你做徒弟吗?”苏文茂摇摇头。常宝华说:“是因为你孝顺,宝堃是孝子,你也是孝子。”1951年,常宝堃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苏文茂一直牵挂着师母桑秀茹。2003年桑秀茹81大寿时,苏文茂去北京给师母拜寿。苏文茂在全聚德的“天下第一楼”牌匾下写下“在天下第一楼贺天下第一母”的贺词。

那时得知师父赴前线慰问演出牺牲在朝鲜战场之后,苏文茂参加了文化部第一次组织文艺界赴朝鲜慰问演出的队伍,他与常宝华搭档表演《灯谜》《八扇屏》《酒令》等节目。对于这段往事,苏文茂曾说:“老师牺牲在朝鲜战场,我能够赴朝也是完成老师未完成的事业。”

家庭 有过两段婚姻不想子承父业

苏文茂有过两任妻子,两位妻子都是他最难以割舍的人。苏文茂很早就欣赏第一任妻子河南坠子演员武艳芳的为人,在得到武艳芳父亲的认可之后,两人迅速订婚、闪电结婚。婚后,武艳芳为苏文茂生了5个孩子,夫妻恩爱。

1967年,武艳芳因病去世,当时苏文茂只有39岁。在武艳芳最后的一段日子里,苏文茂没有上班。1969年,苏文茂遇到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第二任妻子吴润清,婚后,吴润清一面照顾5个孩子,一面赡养苏文茂的母亲和武艳芳的母亲,这让苏文茂得以全身心的回归到相声艺术中,苏文茂对这位妻子充满了感激。

苏文茂不强求孩子们跟着他一块儿说相声,5个孩子中只有长子苏文杰从事相声相关工作,但并非专职相声演员。

搭档 与朱相臣马志存搭档留经典

1945年夏,苏文茂第一次到天津,演出《打白朗》获得成功,从此演出使用学名“苏文茂”。1951年起与常宝华搭档,以常宝华逗哏为主,二人合作三年。

1956年,苏文茂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开始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贼说话》等,以及新相声《美名远扬》《学习光复道》《光复道上红旗飘》等,形成了以文雅、深沉为特色、具有书卷气的“文哏”风格。1960年,苏文茂转入天津市曲艺团,1961年在挖掘传统曲目的工作中,排演了七段久未上演的曲目,即《打白朗》《卖五器》《铃铛谱》等。

1977年,苏文茂开始与马志存合作,在整理传统相声的同时,演出了《学习张士珍》《废品翻身记》《高贵的女人》《新局长到来之后》《红楼百科》《爸爸儿子》等作品,均成为新时期相声曲目的代表作。2007年7月6日,为缅怀侯耀文,苏文茂与李伯祥、杜国芝等共同登台,表演经典相声。2008年,曾举办苏文茂从艺65周年演出及研讨会。

重温经典

那些经典的《歪批三国》《文章会》《汾河湾》本都是传统段子,但经过苏先生的演绎都深深打上了他的烙印。为何能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欢迎?主持人张泉灵的这段话道出了一些原因:“办公室好几个90后不怎么知道苏文茂老先生,推荐他们听了《苏批三国》,看见他们插着耳机双肩乱颤,真心觉得好艺术基本可以填平代沟,而不会离去的笑声是对一位相声大师离去的最高敬意。”

《歪批三国》节选

问问您啊!东吴的水军都督姓什么,叫什么?(姓周名瑜,宇公瑾哪。)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诸葛亮姓什么?叫什么?(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哎,咱进一步研究啊,这就是“苏批三国”主要论点之一。周瑜他姥姥家,姓“既”,既氏生的周瑜。因为过去呀,女人出嫁以后就不叫名字啦,姓什么什么氏。姓张,张氏;姓王,王氏。周瑜他母亲是“既”氏,也就证明他姥姥家姓“既”。诸葛亮他姥姥家姓“何”,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出处?)《三国》里边第五十六回,“三气周公瑾”的那段啊,周瑜临死的时候,不是对天说过嘛!“既生瑜何生亮”。

《扔靴子》概要

一老人喜清静,自己住在一楼,将二楼的房间租出去,房钱给不给无所谓,但房客一定要安静。一个小伙子租了二楼的房子,他喜欢穿靴子。晚上12点回到家,咣当一声,紧接着又咣当一声,两只靴子被他习惯性地扔在地上。住在一楼的老人被吓醒,直喊心脏吃不消。一星期都这样,老人不干了。找小伙子谈,“不能再扔靴子了,否则不租。”小伙子也答应了。又一天晚上,小伙子12点钟回来,咣当扔了一只靴子,突然想起老人的话,轻轻地放下了第二只靴子。哪知,次日天未亮,老人气呼呼跑上楼,“我等你扔第二只靴子,等了一宿没睡觉!”(记者 田超)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