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文化专题>>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

三坊七巷――滴水穿石的历史印迹【4】

2015年05月18日20:4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辈出

唐代著名的学者黄璞、宋代理学家陈襄、诗人陈列、国子监祭酒郑穆,明代抗 名将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挂印总兵甘国宝,以及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海军司令杜锡 、蓝建枢,海军将领陈季良,近代文化名人陈衍、何振岱,革命烈士翁良毓等人。此外,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还是闽台历史文化亲缘的见证,福州城市精神的集中代表以及闽学的发源地之一。

坊巷的历史,跟随着岁月斗转星移。坊巷里的人物,却从来不曾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

福船(复制品)。(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福船(复制品)。(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郎官巷天后宫的精美藻井。(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郎官巷天后宫的精美藻井。(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油纸伞。(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油纸伞。(人民网记者 薛婧摄)

    闽水泱泱,闽都煌煌

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尤氏民居的福船文化馆浓缩着福州文化精髓,亦带有海洋文化因子。于造舟、于海贸、于抗倭、于封藩、于迎西学、于兴船政,无不是带有南国海滨文化的烙印,这正如中国风力帆船四大代表之一――福船的演变一样。这种尖底中宽的木船吃水深、载重大,特别容易远洋航行,是南国人拓海平疆的主要工具。细细观来,三坊七巷与福船,这两个历史沧桑的古老瑰宝竟分别都是闽人陆上与海上的居所,都推动了福州及福建海洋文明的历史演变,且互相糅合。时代变迁,曾经驰骋于大航海时代的福州帆船已不复存在,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也淡忘在人们的记忆里,但我们不能忘记它作为千百年的历史见证,以及它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发展水平。跨洋贸易,怀柔远交,平倭踏虏,它们将各时间、各空间内的文化精华包容兼并的态度组合起来,形成了闽地独特的海洋文化,曾经并将继续影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历史浓稠,风景正好。(薛婧)

上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