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等批《秘密花园》:虚无 缺想象力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蒋方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最近火热的《秘密花园》,称“爸爸炒股,妈妈看韩剧,孩子涂《秘密花园》,这就是我们充满浪漫的中产阶级生活,不肯面对生活现实,无法创造美好价值,一味沉浸在虚无的正能量中。”
阎连科曾提出“80后是相当懦弱的一代”,引发各方热议。蒋方舟作为80后作家,谈及这一话题时表示,“虽然有这种那种问题,但80后有失败感,总觉得没完成一件事,并为此焦虑,总比连这点焦虑都没有,专心涂《秘密花园》要好。一般来说,在比较稳定的社会中,年轻人都没什么意思,中产阶级总是无聊的。”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心灵成长中心事业部主任陈恒达认为,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涂色书,其图案往往是作者的即兴创作,这对涂色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很多人因为无法体会到快乐、成就感,于是产生了受挫感,心理压力得不到舒缓,反而徒增压力。他给了一个明确的态度:“可以肯定地说,它并不适合所有人。”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馆负责人杨忠也对此类涂色书的迅速走红有所担心。“也许大家觉得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变得很艺术,可是色块是别人画好的,铅笔是伸手可得的,只在线框里重复涂色,跟美术没有一点关系。”杨忠认为,涂色只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没有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她尤其不赞成孩子和大人一起涂色,“这种扼杀想象力的做法和艺术背道而驰。”
出版商等表示:浅阅读是部分人合理需求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涂色书的走红有合理原因,表示了对涂色书的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张雷谈道,《秘密花园》《夜景刮本》等爆红,除了众人跟风的缘故外,“绘图本也是每个人童年都会有的东西,人们对其抱有对童年的回忆。”张雷分析,这些绘图本在童年绘本的基础上加入了“难度”“新意”,这是一种创新式的回归。它还增加了自己动手的参与式体验,这也是一种创新形式。
张雷说,这也是成人基于现实压力下,不想长大的情绪的体现。人们希望通过绘本绘画,来回归心中的美好以及对理想的向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秘密花园》的走红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所具有的全新的社交化阅读、社交化出版、社交化营销的特质,非常值得关注。他说,涂色书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有着社交互动的先天优势,非常适合社交化传播,“这类书的火爆是个预兆,它预示着社会化出版、社交化阅读未来将成为重要趋势。”
《秘密花园》中文版的策划编辑杨宝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浅阅读其实也是一部分人的合理需求。同时,他并不认同当下读者远离深度阅读的说法。他说:“尽管涂色书的销售的确火爆,但也并没有证据表明,同时深度阅读类型图书的阅读量下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