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古代大家闺秀可以出门观灯

2016年02月22日14:02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元宵节:古代大家闺秀可以出门观灯

  今天是传统的元宵节。从古至今,丰富多样的民俗令人眼花缭乱。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吃元宵、猜灯谜之外,元宵节民俗还有划旱船、扭秧歌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个节日在唐代成为一个成熟的节日,讲究的是全社会的参与,核心精神就是‘闹’”。

  资料图 2016年2月20日,随着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临近,大批市民和游客涌进南京夫子庙景区,观秦淮花灯、赏明清科举文化。图为游客参观夫子庙灯展。 李珂 摄

  至唐代成为成熟节日 核心精神是“闹”

  一般来说,元宵节亦即过去的上元节,从汉代起已有雏形,但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节日则是在唐朝。高巍表示,在这之前,我们现在过的元宵节还只是叫做“正月十五”或者“元夕”,即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亮最圆、最亮的夜晚。

  “唐朝时,中国文化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在这个时候,元宵节灯会也出现了,就连皇帝也会参与其中。”高巍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当时皇宫里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制作宫灯。

  随着农耕社会中,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商家们也开始主动参与进来,将观灯、放烟花当作促销手段,元宵节的各式习俗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高巍说,元宵节的精神核心就是“闹”,“跟中国其他一些家庭性传统节日不同,元宵节是全社会参与的,具有‘狂欢’性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宵节是一个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甚至乞丐都可以参与的节日。其实,任何一个民俗节日的起源,一定是源于生产生活需要,很多相关传说倒基本都是后来不断丰富进去的。”高巍表示。

  资料图 2015年3月4日晚上,民众在河南省淮阳县民俗庙会灯展上欣赏花灯。元宵节前夕,河南各地花样别致的灯展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花灯造型多样,题材内容丰富,有反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制作灯,有再现历史文化成语故事灯,有表现时代主旋律的造型灯,有活泼可爱的生肖及动画造型灯,还有寄托着中国梦的美好祝愿的造型灯,或朴拙,或灵动,或大气,或精致,璀璨夺目,美不胜收。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习俗:划旱船扭秧歌 古代大家闺秀亦可出门观灯

  正如高巍所说,过去在元宵节前后,人们纵情狂欢,历年来衍生出不少颇具趣味性的习俗:文雅一些的有猜灯谜、观灯会;热闹一些的有扭秧歌、划旱船,不一而足。高巍介绍,过去甚至有“纵偷”的说法,“倒不是鼓励偷盗、危害社会,而是希望大家能无拘无束放开自己,愉悦身心,这与春天‘生发’的特点有关”。

  “旧时,在元宵节晚上,大家闺秀们也可以走出房门观灯,即使在礼教森严的宋朝依旧如此。”高巍说,宋朝的城市文化发展的更为繁荣,后世好多习俗基本都是在那时定型并延续下来。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高巍认为,过去老百姓猜的灯谜并不像后来那么复杂,“不是现在一些文人那些加了好多典故之类的形式,否则如果普通百姓不能参与进去,这样的习俗也不会延续至今”。

  此外,在局部地区还有“迎紫姑”的习俗。高巍说,“紫姑”即厕神,有一种说法认为紫姑是后来被做成人彘并丢进厕所的戚夫人,“但这个习俗只在某些地区有,不是全民都会做的事情”。

  “至于划旱船、扭秧歌,则是南北方‘通用’的元宵民俗,就是体现出一个‘闹’字,才有喜庆气氛。”高巍进一步解释道。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上官云)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