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摔跤由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双手各握一个假腿作为其中“一鬼”的腿,演员自身的双腿作为另一“鬼”的腿,利用推、踢、绊、翻、旋、摔、扫、托举等动作,并结合舞蹈、杂技、哑剧技巧,使“二鬼”互踢互绊扭打在一起,看起来犹如真人摔跤。 范丽芳 摄
勾、别、扫、闪、拐、旋……红衣“小鬼”与绿衣“小鬼”“打斗”正欢,一会儿鲤鱼打挺,一会儿饿虎扑食,引得众人连连拍手。音乐止,白发老汉史六儿从地上爬起,站立,抱拳,谢幕。
这样的表演在史六儿记忆中已不下千场,比起掌声,如今的他更渴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多收徒弟,“我已经63岁,快演不动了,决不能失传。”采访中,史六儿多次谈及传承问题,动情处不禁哽咽落泪。
11日到13日,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文物大省山西对省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史六儿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摔跤第四代传承人,在太原市帽儿巷进行表演。
二鬼摔跤由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双手各握一个假腿作为其中“一鬼”的腿,演员自身的双腿作为另一“鬼”的腿,利用推、踢、绊、翻、旋、摔、扫、托举等动作,并结合舞蹈、杂技、哑剧技巧,使“二鬼”互踢互绊扭打在一起,看起来犹如真人摔跤。
关于二鬼摔跤的来历,史六儿介绍,相传本地一个叫刘月祥的财主有两个儿子,刘天地和刘地天,刘月祥死后,两个儿子因争财产一直打斗不休。为了教育人们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因钱财反目成仇,人们就创造出“二鬼摔跤”。
史六儿和他的“二鬼”。 范丽芳 摄
“年轻的时候一口气演十几分钟没问题,现在体力不行了。”结束一段表演后,史六儿坐在一旁的凳子上边休息,边将绑在腿上的护膝取下,一旁的妻子为他擦汗端水。
史六儿表演二鬼摔跤的技艺属于家传,虽然一开始父亲并不同意,但史六儿经常乘家里没人,拿起父亲的道具耍两下。直到13岁开始系统学习,并在15岁正式登台表演,一演就是40多年。
“有段时间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就去做了瓦工,挣钱。”史六儿回忆,但心里总放不下对表演的牵挂,“父亲56岁时因为在一次表演前吃了饭,表演结束后肺部爆炸,去世了。”父亲临终前叮嘱史六儿,老祖宗留下的表演永远不能失传,“而且一代要比一代强”。在外打工一年后,史六儿又回家扛起了二鬼摔跤的道具,天南海北演出。
熟能生巧,对于二鬼摔跤的表演,史六儿有同样的体会,表演越多,他所展现的二鬼摔跤越活泼、逼真。除了专业的舞台,史六儿也在饭店、社区演出,养家糊口的同时,他更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演让更多人认识二鬼摔跤,并收到真心喜欢这项技艺的徒弟。
“我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比较喜欢,也教,但毕竟是个体力活。”史六儿告诉记者,他曾收了两个徒弟,经过两年手把手教授可以独立表演,但不幸的是两个徒弟都在表演中受伤,无法再登台,“现在我都把演出所得分一些给他们。”
说到此,双鬓斑白的史六儿不禁哽咽流泪,后继无人成了他最大的心病。虽然他后来也曾收到过徒弟,但因表演又累又脏,学习都无疾而终。
作为文物大省,每一项生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了一段山西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政府加大对这些项目的保护,而如何传承、谁来传承也成为当代传承人的家族使命。
史六儿说,现在为了传承已经打破许多老规矩,“男也传女也传,本家传,外姓也传,只要有人愿意学,都愿意无偿教。”(完)
作者范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