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作家热议:经典只是小众的狂欢?

2016年11月09日0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华文作家热议:经典只是小众的狂欢?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够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是否只是小众的狂欢?新媒体时代能否助力经典文学的传播?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华文作家与学界专家就此展开热议。

  “经典文学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五十年、一百年过去后,后代能够从作品中看出这个时代”,荷兰华文作家、欧华文学会会长林湄认为,经典文学作品要触及生命和灵魂,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经典不是被吹捧出来的,它本身应该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表示,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生活,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给读者以思想认识和启发的作品才能称为经典。

  “经典作品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方忠认为,古往今来,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作品只在少数,它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精选出来的。

  对经典的追求和寻觅,应是作家的自觉行动。如何才能靠近经典?林湄认为,作家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学观。“文学不是名利场,文学是圣洁的、神圣的”,她说,当下决心向经典迈步,就要甘于寂寞,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此外,她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人性,写作者要有高远的眼光和世界胸怀,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

  “如果创作时过多考虑读者和市场,很难打造经典作品”。陆士清认为,写作者心中应该装着人民大众,但在真正创作的时候要心无旁骛,“就像演员上台表演,眼中要空无一物”。

  经典文学作品如何才能走出小众的圈子、被更多人阅读?旅匈翻译家、作家余泽民认为,社会和媒体应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他说,媒体不能只宣传作家卖了多少本书,赚了多少钱,得到多么高的地位,“财富和名利都是文学之外的东西,卖得最多的作品未必能够流传更久”。

  陆士清认为,经典作品是否只在小众范围内传播,与其传播形式有密切关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作品家喻户晓,就与它们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有关。他说,当下是新媒体时代,经典文学作品也应该借助多种媒介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责编:汤诗瑶、陈苑)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