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吸引年輕觀眾的,還在於十足的文藝范兒。“那麼短一部劇裡,你能看到英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百態。”在央視八套配音版《唐頓庄園》裡,為老伯爵夫人配音的張筠英說,對白不算多的《唐頓庄園》,每句話裡都藏著值得玩味的東西。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曹書樂則認為,英劇時常呈現一些觀眾想象不到的東西,既有小清新,又有重口味,偶爾還會“基腐賣萌”,極大迎合了文藝青年的胃口。
國產劇能否精品化?
英劇因其小而精走紅世界,對於國產劇的發展不無啟示。英國編劇對劇情的雕琢,就讓編劇史航感嘆不已。他舉例說,英劇《冤家對對碰》和美劇《老友記》一樣,也是三男三女上演一出又一出情景喜劇,但“《冤家對對碰》10個笑點裡,《老友記》能做到3個就不錯了。”
其實,並不是每部英劇都像《唐頓庄園》那樣精致。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說,以前在英國,常見的電視劇就是很普通的家庭劇,和當前國內電視劇的質量相差不多,比如《加冕街》、《東區人》等劇已經播了幾十年了,這些劇每集隻花幾萬英鎊。
可是近年來走紅的英劇,無論是《唐頓庄園》還是《神探夏洛克》,都堪稱大手筆。比如《唐頓庄園》的單集成本就高達上百萬英鎊。冷?表示,英劇的轉型,其實是受到美劇“大片文化”反哺之后的結果。這種既保留了英倫文化精髓,又把電視劇拍出電影效果的創作方法,讓英劇呈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在冷?看來,《唐頓庄園》等英劇的“大片化”經驗很值得國產劇借鑒。“用1元錢去賺10元錢很難,但用1億元賺到10個億並不難。大片化的苗頭在我國一些綜藝節目中已經出現,在商業利益推動下,國產電視劇也可能走這條路。”冷?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