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拉薩老城"大拆大建" 系保護文物古建--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回應拉薩老城"大拆大建" 系保護文物古建

針對老城區保護工程,拉薩市專門開展了問卷調查,有96%的居民群眾支持,91%的商販攤主理解攤位搬遷工作。微博提到的“神力·時代廣場”修建於2011年,由於建設地下車庫,確實抽取了一部分地下水,當年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
2013年05月13日10: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5月4日,有微博稱“我們的拉薩快被毀了!救救拉薩吧!”並貼出“大拆大建”的照片,指責拉薩老城被過度商業開發。

  大拆大建老城文物、建筑等內容是否屬實?拉薩被過度商業化了嗎?帶著這些疑問,人民日報“求証”欄目記者走進拉薩市老城區的核心——八廓街區一探究竟。

  疑問:正在大拆大建老城?

  【調查】 正在進行的是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將最大限度保護修繕文物古建,拆除部分新近建筑

  走進八廓街,可以看到腳手架和防護網幾乎將街道兩側的建筑完全蓋住,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由於安裝地下管道,八廓街上的青石板已掀開,但仍在道路中間留出一條一米多寬的石板路供朝佛群眾行走。

  動工於2012年12月的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如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拉薩老城區以八廓街歷史街區為核心,總面積約1.3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8萬人。八廓街區以大昭寺為中心,是集居住、商貿、宗教、旅游、文化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中心區,不僅民族和宗教特色濃郁,還保存著大量珍貴文物和歷史建筑。

  作為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明遺存,八廓街周邊及其環繞的大昭寺在藏族群眾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大昭寺僧人尼瑪次仁告訴記者,老城區保護工程為大昭寺的文物保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文物有兩個天敵,水和火。以前大昭寺裡電線密布,有很大的火災隱患。此外,遇到大雨,由於排水不暢,大昭寺的壁畫和根基損壞嚴重。”尼瑪次仁表示,老城區保護工程讓電線入地、排水通暢,遠離了火災和水災的危險。

  “我在老城區生活了一輩子,晚上沒路燈,走路很容易摔倒。由於排水不暢,街道上經常污水橫流。”老城區饒賽社區居民歸桑老人說,盼望著工程竣工后,街道整潔干淨、夜有燈光照明。

  針對老城區保護工程,拉薩市專門開展了問卷調查,有96%的居民群眾支持,91%的商販攤主理解攤位搬遷工作。

  “工程的核心是更好地保護拉薩古城風貌,保護修繕工作包括文物建筑的保護、傳統建筑的修繕、新建建筑的整改和居民家安裝節能門窗。”天津市房屋鑒定建筑設計院首席建筑師王健說,設計部門對老城區的建筑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同時邀請許多藏族建筑專家全程指導,真正做到了“修舊如舊”。

  至於網絡上盛傳的八廓街建筑統一立面、商鋪統一招牌的問題,王健回應道:“后期新建的一些建筑,同老城區古建風格迥異,立面統一主要針對的是這部分建筑。而原有的老字號招牌暫時保存在別處,以備將來恢復。對於破損嚴重的招牌,才會進行統一更換。”

  “在保護修繕工作中,我們盡最大可能保護建筑本身的原貌,能小修的絕不大修,能用原構件的絕不更換新構件,能不遷建的盡量避免移動。”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次達表示。

  如今,八廓街的攤販大多臨時搬到了宇拓路兩側。記者一大早來到宇拓路,看到已經有很多商戶開始營業。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