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太陽系構造相似的星系內有3顆行星,均圍繞母恆星在其赤道平面內運行。 (資料照片)
來自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和日本國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員18日發表聲明說,太陽“孿生兄弟”找到了,它叫科羅SOL1,比太陽大了約20億歲,有助於了解太陽今后的演化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天文學家說,尋找太陽的“孿生兄弟”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其它很多類型的研究中,太陽均被視為一條基准線。但由於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近、亮度太高,因此無法像遙遠的恆星那樣加以研究。
來自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和日本國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員18日發表聲明說,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就在我們銀河系的麒麟座(又稱獨角獸座)中,不過年紀比太陽大了約20億歲。
質量和化學組成都與太陽相同
太陽的這位孿生兄弟稱作“科羅Sol 1”,其質量和化學組成都與太陽相同,自轉周期29天左右,也與太陽類似。不過其年齡高達67億歲,比太陽大了約20億歲。現在的太陽正值中年,年齡為46億歲。總體而言,它們如此相似,因此“科羅Sol 1”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太陽的明天。
“科羅Sol 1”年齡較大,因此有助於了解太陽今后的演化及其對地球的影響。研究小組負責人若澤·迪亞斯·納西門托在聲明中說:“再過20億年,當太陽達到科羅Sol 1目前的年齡時,太陽輻射或會上升,令地球表面過熱,以致再無自然形態的液態水存在。”
距地球最遠的太陽“孿生兄弟”
來自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和日本國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員18日發表聲明說,他們結合使用位於夏威夷的“昴”號天文望遠鏡和歐洲“科羅”天文衛星,研究銀河系中的類太陽恆星。根據質量和化學組成等判斷恆星演化階段的主要指標,他們認為,“科羅Sol 1”是太陽的“孿生兄弟”,這也是迄今發現的距地球最遠的太陽“孿生兄弟”。
有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
“最有資格”兄弟比太陽大10億歲
天文學家2008年發現一顆名為“HIP 56948”的新恆星,被譽為當時所有4顆已知候選恆星中最有資格的太陽“孿生兄弟”。這顆名為“HIP 56948”的恆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有大約200光年。
這顆難於琢磨的恆星向傳統的想法——位於地球“后院”的太陽擁有獨一無二的化學成分——發出挑戰,HIP 56948擁有與太陽類似的較低含量的鋰元素,鋰是為恆星提供能量的核聚變的一個“輕量級”副產品。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學家約格-梅倫德斯和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天文學家伊凡-拉美雷茲,利用位於得州麥克唐納天文台的一架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新恆星。這顆中等大小的恆星是天龍星座眾多恆星中的一個,年齡可能比太陽大10億歲。
之前被提議的太陽的其他3個“孿生兄弟”分別是18 Scorpius、HD 98618和HIP 100963。它們在很多方面都與太陽類似,但光譜儀分析結果卻顯示,它們的鋰含量高得離譜。
由於這些觀測結果,天文學家一度認為,太陽較低的鋰含量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但新發現的“孿生兄弟”無疑推翻了這一想法。
天文學家說,尋找太陽的“孿生兄弟”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其它很多類型的研究中,太陽均被視為一條基准線。但由於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近、亮度太高,因此無法像遙遠的恆星那樣加以研究。
麥克唐納天文台發現的太陽“孿生兄弟”能夠幫助天文學家研究恆星的化學成分,由於可以上演真正的觀測,它的發現同樣可以為有關太陽內部結構和進化的理論模型提供支持。
(本報綜合報道)
外太空發現與太陽系構造相似星系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00光年外的太空中發現了一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其行星公轉軌道與母恆星“開普勒-30”的赤道平面一致,這是人類首次在外太空中發現與太陽系構造相似的星系。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與太陽赤道平面位於同個平面,這是由於這兩者均起源於同一團旋轉的原始星雲。人類科學探索已知的其他星系基本上都是以“熱木星”的構建方式出現。所謂“熱木星”就是公轉軌道過度接近母恆星的巨型類木行星。這些行星往往由於距離母恆星太近而無法孕育生命體,而且排序相當混亂,甚至會運行在相反的公轉軌道上。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羅伯托·桑奇斯-奧赫達博士與他的同事對於這個星系中的母恆星“開普勒-30”的凌星資料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發現其與周圍3顆行星的關系與太陽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得出結論認為它是一顆類太陽恆星。
“經過對‘開普勒-30’上黑子的凌星觀測我們發現,這3顆行星各自的運行軌道傾角之間的差異僅有幾度。這和‘熱木星’的軌道構建方式大相徑庭,倒反而和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排列情況非常相像。”羅伯托博士說。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戴明教授在閱讀了相關研究報告后表示,這個新發現的星系很有可能與太陽系一樣產生於同一個原始星雲,並認為這一發現很有可能有望揭示出構建行星系統背后的機制。目前,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策劃一項名為“系外行星凌星觀測衛星(TESS)”的項目,以搜尋太空中其他圍繞近恆星發生凌星現象的系外行星。
鏈接
太陽系外存在貌似地球孿生小行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宇航局日前使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孿生兄弟”,這一發現將大大增加人類找到適合生存的行星的幾率。
報道稱,此次共發現兩顆小行星,其中一顆被稱為Kepler-20f,是地球的1.03倍大,由富含鐵和硅酸鹽的岩石構成,行星上面可能有厚厚的水蒸氣大氣層,其表面溫度過熱,不適合生命生存。另一顆名為Kepler-20e,大小相當於地球的87%,其溫度可能更高。兩顆小行星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它們公轉日期分別為9天和16天。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與地球體積類似的行星,他們稱這一發現為“重要裡程碑”。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弗朗索瓦·弗萊辛說:“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與地球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小行星,我們可能會找到更多。我想10年或100年后,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會問:人類何時發現第一顆地球大小的小行星的?這非常令人激動。”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