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十藝節劇目"建安軼事" 開拓熱門歷史題材的新視域【2】

2013年10月12日13: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家重點京劇院團—湖北省京劇院:《建安軼事》

別出機杼 更著新意

—再看新編歷史京劇《建安軼事》

由羅懷臻編劇、曹其敬執導、朱紹玉作曲、湖北省京劇院創演的新編歷史劇《建安軼事》,去歲先后看了兩次。所以再看,一是戲好,耐看,有新意,二是舞台呈現益見精進,劇院呈現新面貌。

故事並不陌生,是自元、明以來反復搬上戲曲舞台的東漢才女蔡文姬的情事。近半個世紀以來,京劇、評劇、昆劇、梆子、豫劇、越劇、呂劇、話劇等相繼呈現。新創的京劇《建安軼事》則別出機杼,更著新意。

劇中的情節鋪述,不僅與諸家避卻了雷同,開拓了熱門歷史題材的新視域,而且與《后漢書·董祀妻傳》中歷史事實更加靠近。新編歷史正劇的要義之一就是主要情節人物要符合歷史真實。劇中曹操不是主要人物,著墨並不多,但表述得很朴實,既表現了他的慈悲心懷、力修文治,又展現了他的威權與專制,亦應更接近人物的真實。這種對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辯証關系的把握和作家主體意識的注入,更符合恩格斯所說的:“傾向應當不要特別地說出,而要讓它自己從場面和情節中流露出來。”

京劇《建安軼事》尤為可貴的是對於劇作立意的深層開掘。其立意決不止於寫一出不同於以往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和舞台場景,而是剖示了人類社會一種帶有某種規律的生命現象:人的本性是追求成功與幸福,但在洶涌前行的社會大潮中,人就像漂浮在上面的一葉小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戰亂的時代中,蔡文姬流落異邦,飽受風霜。胡、漢和好了,卻又跌入到另一種痛苦的婚姻淵藪。而造成這一痛苦的初因恰恰是出於善,出於對幸福的追求。清醒地認識到作為社會人的這種“被支配、不自由、結局與初衷悖離”的冷峻現實是人生的第一課題。然而不應就此止步,而應破解人生的第二課題:即不論是處於順境或逆境,不論受到何等外在的拘系,都應保有一份真摯的情感、善良的心性和高潔的人格,追尋自己的命運歸宿,或順勢而為之,擇善而從之,或與惡抗爭,乃至殺身以成仁。

與此相應的是劇作悲喜交互的藝術風格。戲劇情節的展開始終在時喜時悲、悲喜相因中行進,跌宕起伏,冷熱相濟。人物情感在悲喜中披露,人物性格在跌宕中展示。這種十分切近人生常態的戲劇情景,很容易引發觀眾心靈的共鳴,從而增強戲劇的觀演效應。

湖北省京劇院是我國新時期以來京劇舞台上的一支生力軍,30余年創演了《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法門眾生相》、《膏藥章》、《曾侯乙》等一批優秀劇目,以丑生朱世慧領銜,獨樹一幟。新排的《建安軼事》在導演的統籌下,全劇場面、節奏、音美跌宕有致、疏密相間、濃淡相宜,營造了肅穆大氣、雅淡清麗的舞台景觀。音樂唱腔本色而新穎,京劇的傳統板式西皮、二黃、南梆子、四平調、高撥子等俱臻其善,尤其蔡文姬奔相府救董祀那段32句的五言唱腔,由無伴奏的吟唱轉正反二黃交錯的行腔,抑揚頓挫,縈繞回環,繁弦緊板,淒切清麗,為以往所未見。全劇唱段均聲情兼備,疾舒自如。救董祀那段32句的唱腔,一氣呵成,輕重緩急,掌控篤定,如泣如訴,摧人淚下,出色地傳達了人物的內在情感,體現了文本與音樂的意蘊。飾演董祀的王銘,扮相英俊,有文氣,唱腔爽朗有韻致。

飾演蔡文姬的青年演員萬曉慧,基功扎實,唱作俱佳,做派穩健雅麗,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允中得體,外柔內剛,雖椎心泣血、衷懷激蕩而儀態清雅端庄,不失大家模樣。飾演曹操的尹章旭、卞夫人的易艷、左賢王的江峰,皆稱職。以老生行當飾演曹操,是一新創造,雖非主角,未見刻意,但就其創意而言,堪稱為繼尚長榮《曹操與楊修》之后的又一新開拓。由此看到了老一代藝術家的高瞻遠矚,拳拳之心,劇院繼往開來、亮麗轉身的光輝前景。(王蘊明)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