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聖心書院150歲 曾全英文教學1912年孫中山親臨演講【2】

陳翔

2013年12月02日09:1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中前身聖心書院 孫中山曾親臨演講

  當年聖心書院開辦了電影院,工作人員在挂銀幕。

  廣州三中的歷史,首先從西方教育理念進入中國,開始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近代教育發展開始。

  根據三中1983屆初中校友秦東生整理、並經學校認可的校史資料,在鴉片戰爭前四十年,廣州的教育還是官學與科舉並行。基督教從創辦小學開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對晚清教育改革產生了很大影響。

  廣州口岸開放之后,1850年,傳教士曾一度在廣州開辦了兩所學堂,因為社會輿論的壓力,來上學的學生沒過多久就退學了。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傳教士所創辦的學校集中於香港和澳門,廣州的很少。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法國向清政府要了一所舊衙門(即今日的兒童公園),說是要建領事館,后來領事館沒有蓋在那裡,倒在1860年辦了一個“丕崇書院”,這就是聖心書院的前身。

  開校辦企業先河

  建最早兼營影院

  1863年,丕崇書院遷到三中現址(舊稱約瑟路),興建一間頗具規模的學校,命名為聖心書院。書院建筑是兩層大木樓,正門向南,開始建筑時由一法國神父負責施工,全部用上等柚木建造。樓房建造得非常考究、精美,除安裝玻璃門窗外,內加百葉窗。二樓部分作禮堂用,部分作為教室﹔一樓全部是教室。書院全部招收的是男學生,教師也全是男教師。這一年,也被后來的廣州三中定為建校年。

  有意思的是,光緒年間,書院開始最早的“校辦產業”,做成中國最早的兼營電影院,還引進了一些外國大片。

  書院全英文教學

  成立學生管樂隊

  聖心書院一開始學生不多,為了吸引報考的學生,教會派人到法國購買全套管樂器,購回后組成學生管樂隊,培養出大批音樂人士和音樂愛好者,其中包括被稱為中國指揮第一人的鄭志聲。

  聖心書院以英文班為主,修業期限六年。而英文班畢業生則可以到海關、郵政等部門工作。法文班修業期限為四年,畢業生可以不經考試進入法國人辦的韜美醫院(原“廣州市工人醫院”,現廣醫第一附屬醫院的前身)當醫科學生。

  除中文外,所有中國地理、外國地理、初年級的格致(自然)、算術、高年級物理、化學、代數、幾何、三角、會計簿記全部都用英文教。

  從中國教育史看,聖心學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實施西方教育體系的學校,是中國最早的“外語學院”(法語和英語為主),成立時間早於京師同文館。

  1906年,清政府以學部名義發出通知:“凡外國人在國內開設學堂,毋庸立案……”這為外國人在中國辦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19世紀末20世紀初,廣州地區出現了很多教會學校,和聖心書院一起引進了很多西方教學理念。

  聖心書院走出

  馬君武陳啟修

  這段時間,聖心書院出了兩位名人:馬君武和陳啟修。

  馬君武是中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著名的近代學者和教育家。1905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召開中國同盟會籌備會,被推定為同盟會章程起草人。他也是《共產黨宣言》綱領的最早中文版譯者。

  陳啟修是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被譽為經濟學界的“南陳北馬(馬寅初)”,他是《資本論》的第一個中文譯者,1930年3月將《資本論》翻譯成中文在上海出版。1956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教授評級,陳啟修被評為一級教授,與陳岱孫為當時全國僅有的兩名經濟學一級教授,后當選全國政協常委。

  1912年孫中山書院演講

  為在國內中學唯一演講

  據歷史資料記錄,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從南京回到廣州,萬人空巷,夾道歡迎。5月13日上午11時30分,孫中山蒞臨聖心書院,對師生和來賓作了演說。聖心書院學生一律穿藍布長衫,依次入座,濟濟一堂。

  孫中山在演說中提出國政和宗教都要改良互相提挈。最后還希望大家同發愛國心,為國家各盡應負責任。他呼吁:“仆今在此與諸君相會,更願諸君同發愛國心,對於民國各盡其應負之責任,有厚望焉。”

  廣州三中介紹,這是至今所知孫中山在國內中學校園的唯一一次演講。

  1925年,聖心中學增辦明德女子中學及附小,首任校長陳秉卿。明德女中鼓勵學生參加愛國救亡等社會活動,各界名人包括李宗仁、林森、吳鐵城、孫科、陳濟棠、蔡元培、陳垣皆為明德學校題詞。

  1932年上海發生“一·二八”淞滬抗戰,十九路軍奮勇抗擊日本軍隊的攻擊,女學生進行募捐,捐款轉給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轉來感謝信,感謝明德師生“敵愾同仇,共急國難”之心。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學校成為貧苦人民棲身之所。1952年9月,聖心中學和明德女子中學獻給政府,並入廣州三中。

  150年輸送逾10萬畢業生

  1950年,廣州三中成立,校址在大新東路越山中學原校址,2年后,聖心中學與明德女子中學等10間學校合並入廣州市第三中學,校址在大新路163號現址。一個半世紀以來,三中哺育一代代莘莘學子,向社會輸送了逾10萬名畢業生。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