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內地藝術衍生品:版權保護力度不夠 開發創意不足

2014年01月04日07:42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內地藝術衍生品:版權保護力度不夠 開發創意不足

  原標題:藝術正在向生活衍生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剛剛過去的聖誕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為觀眾備上了4件新奇、有趣的藝術衍生品禮物:一支鉛筆、一套積木、一本便簽和一個皮球。

  繼台北故宮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后,近日北京故宮推出的“朱漆大門”手機殼也收獲一片“贊”聲。

  前段時間於申城舉辦的某藝博會上,奈良美智、村上隆、李怡蓉、瞿榕等的作品被開發成了挂件、茶杯、圍巾、拎包等日用品,深受觀眾歡迎。

  日前,中國首個藝術衍生品展示展覽平台——紅坊沙龍ADC正式對外開放﹔首屆西湖國際藝術衍生品產業博覽會於杭州舉辦。

  以衍生品的方式,高高在上的藝術日用化了,滲入大眾的生活中,接上了地氣。

  普羅大眾可以通過日用化了的藝術衍生品,換一種方式接觸到原作的藝術之美

  一幅幅有著明麗夢幻色彩的花卉題材油畫,落在那些細膩柔滑的絲綢或者絨布上,成了絲巾、靠墊、化妝包。一個名為“Rong”的藝術衍生品品牌將李怡蓉油畫背后的美麗意境透過不同的日常用品傳遞出來。在不久的將來,畫布上的花卉還將落在有著瑩彩光芒的高科技材料碳化硅上,衍生出戒指、耳環、項鏈等飾物,探索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之道。

  在新天地,在環球金融中心,“OldShanghai”主題系列旅游文化精品店匯集了經過連環畫大師賀友直先生授權的藝術衍生品。信箋、賀卡、藏書票、杯墊、娛樂籌碼、黃包車燭台等生活日用品上,素胚白描的賀氏筆法無處不在。老上海市井風情、世相百態的流韻余響借物得以延續,傳統的民俗連環畫煥發出了時尚的味道。

  雕塑藝術家瞿廣慈、向京夫婦自創“稀奇”品牌,近百種商品均在自身藝術原作基礎上再創意,商店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台北等地。比如熱銷的一系列iPhone或iPad保護外殼,抽象出兩人作品中經典的兔子元素,大膽配色,緊跟流行風潮。品牌受英國V&A博物館之邀為其2013年中國古畫展覽創作的藝術絲巾,剛剛被BBC評為今年聖誕節最佳藝術風格禮物。

  時下,國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也著意於構筑最后一個展廳——參觀路線末端的衍生品商店。“快雪時晴帖”的筆記本,青花梅瓶挂鐘、多寶格箱包、古錢幣U盤等等,古老文物可穿可戴可享可用,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剛剛過去的聖誕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則為觀眾備上了4件新奇、有趣的藝術衍生品禮物。它們分別是德國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鮑裡斯·格羅伊斯設計的“藝術給予力量”鉛筆,兩家荷蘭設計工作室聯合創作、由荷蘭設計師托馬斯·威德綬芬設計的“把我建起來”積木,中國藝術家張恩利設計的“藝術是個球”真皮手工皮球以及中國藝術家徐震設計的“思想就是這片看不見的刀片,它決定著身體的分離”異形便簽。這四樣物件以紀念品的形式向市場推廣——藝術應該是好玩兒的、給力的,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是融入生活的。

  藝術原作通常僅此一件,注定隻能為極少數人所擁有,而熱愛藝術的普羅大眾卻完全可以通過日用化了的藝術衍生品,換一種方式接觸到原作的藝術之美,得到情感上的滿足。與藝術品不同的是,藝術衍生品更多地被視為消費品,談不上有太多投資的價值,與此同時,它也去掉了“昂貴”的字眼,以相對親民的價格示人。一旦不必考慮它的增值性,人們反倒可以單純地憑借自己的偏好來判斷是否購買。

  內地藝術市場中,衍生品市場相比原作市場落后了一大截,其實大有作為

  成熟的藝術市場通常在用“兩條腿”走路。這一條腿是畫廊、拍賣行所經營的藝術原作,另一條腿則是通過各大藝術商店銷售藝術衍生品。前者瞄准的是高端人群的收藏需要,后者則讓小眾藝術滲入大眾生活。在藝術市場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藝術衍生品市場每年的市場規模早已是藝術原作市場的幾倍。在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地,甚至還有專門的博覽會在做藝術衍生品交易。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金額高達4至5億美金,佔其全部收入的80%,總計開發的衍生品數量多達2萬余種,比如依照數幅名畫裡人物所戴的項鏈樣式,就能開發出一個女性飾品系列。其藝術商店僅在紐約市內就有8家。台北故宮博物院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金額高達2至3億人民幣,總計開發的衍生品數量多達3000余種,僅人氣展品“翠玉白菜”的衍生品就不下百種。目前與台北故宮合作開發藝術衍生品的廠商多達90余家,其中甚至包括與意大利知名廚具商家合作,推出“宮樂美人胡椒瓶”等廚房用品。

  而在內地藝術市場中,衍生品市場相比原作市場明顯落后了一大截。據文化部發布的《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2012年我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為1784億元,其中藝術授權品、藝術復制品、藝術衍生品交易總額為180億元,僅為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十分之一。不過換而言之,內地藝術衍生品市場其實大有作為。下一個金礦,就在這裡。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藝術衍生品項目負責人庄驥欣喜地看到,伴隨著國內藝術衍生品市場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國內藝術衍生品的二手市場在崛起——這正是這個市場成熟的一大表現。“在一個名為i良倉的網站上,達人們在互相推介來自全球各地的潮物尤其是藝術衍生品,並提供購買渠道。它擺脫了以往電商平台拼價的戰術,主張的是美學生產力,不以物品的價格作為驅動,而是以物品的藝術價值作為驅動。這為人們開啟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穿的、你用的和你家裡的決定你的生活品位。未來,這類藝術衍生品的流通會越來越便捷,健康的生態鏈在形成。”

  剛剛起步的內地藝術衍生品市場,亟待邁過三道坎 藝術消費觀念不強

  藝術衍生品在西方走過幾十年歷程,在國內它卻剛剛起步,這樣一種“買得起”的藝術消費觀念需要慢慢培養。

  買得起未必買回家。在很多中國人的潛在消費觀念中,錢要花在刀刃上,花錢購買藝術衍生品,太虛了。他們恐怕更習慣於上超市買些尋常的生活用品,或是情願花上更多的錢購買奢侈品。

  據了解,目前我國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在精品消費方面,比重已達全球的27%,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全球頭號消費大國。然而,在今天我國內地所盛行的各種消費中,名車、名表、皮包以及房地產、金融產品佔據了主流,可代表著品位與精神內涵的藝術品,卻始終未被各個層面的消費者納入視線中來,呈現出一個很大的消費空白區。這其實正給藝術衍生品帶來發展空間。有業內人士指出,當物質生活豐富了以后,人們傾向於選擇一種偏向精神性或是文化含量較高的商品,將是必然的趨勢,盡管這種轉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版權保護力度不夠

  就像影碟、手機、服裝、首飾一樣,眾多藝術衍生品中,也有“正版”、“盜版”之分。台北故宮正版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三卷一套,售價200台幣(約合人民幣42元),淘寶網上盜版的“朕知道了”紙膠帶4元就能買到一卷。市面上熱銷的藝術衍生品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盜版,並且價格是正版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目前,制約國內藝術衍生品發展的最大瓶頸便是知識產權保護的薄弱。藝術衍生品通常是經藝術授權而享有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比如藝術品的復制、展示、改作等,法律保障是其重要構成要素。倘若無數產品被粗制濫造地模仿、山寨,傷害的無疑是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與創造熱情。

  “Rong”藝術衍生品品牌設計師李怡蓉告訴記者,防不勝防的盜版的確令自己傷腦筋,“通常我每開發出一種藝術衍生品,都會去申請專利,可真正到了維權的時候,你會發現取証的過程非常艱難。又像是做飾物類的藝術衍生品,品牌有專利,而款式是沒有專利的,的確存在很多大同小異的地方,被抄襲太容易了。”她認為現階段面對盜版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先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全世界其實都面臨盜版問題。想要不怕盜版,隻有不斷引領潮流,讓別人跟著自己走,而不是天天盯著別人,說你不能用我這個,不能用我那個。創意存在於人的頭腦裡,別人是學不走的。盜版和正版總是存在一定的區別,比如愛馬仕的圍巾在中國加工,面料就一定不在中國採購,讓盜版沒法和正版一模一樣。你看,市面上仿愛馬仕的圍巾太多了,但論起品質,都比不上真正的愛馬仕。”與此同時,她也寄希望於這個行業的發展,“相信隨著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尊重,大家都會有夠買正版的意識。”

  產品開發創意不足

  內地的藝術衍生品,大多數還停留在簡單復制的初級層面上,僅僅是將藝術家的代表作圖像印在杯子、T恤等不同的物品上,談不上設計或者創意,無論方式、品種還是材料、形式都顯得單一。這樣的藝術衍生品,很難深受人們的青睞。畢竟,人們缺的不是杯子或者T恤,而是期待一隻有藝術質感的杯子、一件有藝術創意的T恤能夠滿足自己對於美的需求。

  消費群體對於藝術衍生品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成為日用品的藝術衍生品也完全可以多樣化。在庄驥看來,好的藝術衍生品應該將實用性與設計感、技術與藝術統一起來,但它可能沒法讓人像分析股票那樣去理性分析購買的原因,有時僅僅是因為人們認同這件東西傳達的情緒。有人提出,不妨根據藝術原作的氣質選擇與之氣味相投的產品類型。齊白石的水墨花鳥虫魚靈動雅致,頗具禪意,開發成中式茶具,很能傳遞東方茶文化的內蘊。梵高的油畫作品往往有著明麗鮮亮的色彩,開發成雨傘,很能給雨中的人們帶來好心情。也有人建議,同一位藝術家的不同作品,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成不同的藝術衍生品,開發時,也不必拘泥於原作,而是提取其中的核心元素並輔以時尚設計。

  根據安迪·沃霍爾原作衍生出來的商品,從書店裡的沃霍爾年歷到玩具店裡的沃霍爾公仔,從家居店裡的沃霍爾抱枕到時裝店裡的沃霍爾T恤衫,有人斷言哪怕一卷手紙或是一個廁板,隻要蓋上沃霍爾的印章,都能沾染上時髦的因子。迪斯尼同樣是藝術衍生品開發的好榜樣。他們將米老鼠、唐老鴨等一個個卡通形象做到完全深入人心,陪伴人們長大,衍生出來的產品什麼都有,從玩具、文具、服裝、飾品到箱包、手表、家居用品、電子產品,多達數千上萬種。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秘書長何增強向記者坦言:“目前內地的藝術衍生品之所以顯得創意不足,其實與其生態環境有關,這個市場還不太規范。”他認為時下內地藝術衍生品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整合還不太通暢。“抄襲行為比較普遍,使得行業很難健康發展。中間環節比較薄弱,藝術家通過經紀人、經紀公司來開發衍生品的少之又少。此外,獲得藝術家授權的經紀人、經紀公司在開發衍生品時,對於藝術家形象的提煉、藝術家氣質的彰顯都不夠,他們通常沒有站在藝術傳播的角度來考慮。”

  相關鏈接 那些備受青睞的藝術潮物 “朕知道了”紙膠帶

  這款“朕知道了”紙膠帶是台北故宮根據館藏康熙皇帝真跡開發出的,火爆得幾度脫銷,學生、白領等大量年輕群體是購買主力。

  康熙皇帝在批閱奏則時,最愛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知道了”,台北故宮便將這樣的霸氣字跡與紙膠帶加以結合。2005年台北故宮曾策劃過一場名為“知道了:朱批奏折”特展,並制作了展覽導覽手冊,封面即印有康熙皇帝滿漢文朱批真跡“知道了”。所謂“朕知道了”,是“你們所奏之事,朕知道了”之意,這四個字脫胎於“朕安”和“知道了”的合成。這兩個詞的真跡是從15.8萬多件宮中密檔朱批中遴選出來的,不過在對其進行衍生品創意時,“安”字被略去了。也正是這一個字的略去,讓“朕知道了”顯得很時尚,同時也讓人們對康熙產生一種可愛的印象。而紙膠帶又是極其接地氣的一種產品。

  晴空雨傘

  1992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推出晴空雨傘藝術衍生品。這一商品出自紐約傳奇設計師泰伯·卡曼的設計,採用象征手法,將雨傘的內表面與藍色的天空聯系起來,讓你在灰暗的陰雨天享受晴朗,心情也隨之開闊。哪怕再大的雨,一打開傘,抬頭便能看見晴朗湛藍的天空。

  晴空雨傘自問世以來便是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最受歡迎的商品,甚至成為偶像劇中的道具,見証男女主角的浪漫愛戀。

  夢游娃娃玩具

  夢游娃娃是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設計的藝術玩具。它有著天使的臉龐、鵝黃的瀏海、穿著淡藍色的睡袍,感覺散發著淡淡的薄荷香味。它可以自動漂移,遇到障礙物還會自動避開,然后繼續夢游,隻要上上發條,就會像幽靈一樣緩緩前行。這一形象與奈良美智筆下大頭小孩的招牌形象頗為一致。

  2008年小說《蝸居》改編為電視劇並熱播,夢游娃娃——宋思明送給海藻的這個禮物,從此在國內掀起熱潮。第一代原版限量版,2006年就停產了,大多產品被明星收藏,第二代才有國內生產版。

  LV櫻桃包

  2000年起,LV設計總監馬可·雅克布邀請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與之合作。LV的經典字母組合圖案百年來一直在三種顏色裡打轉,村上隆卻以自己的卡通世界將其顛覆,陸續將蘑菇、櫻花、櫻桃、眼睛、熊貓等獨創圖案用在LV經典的Monogram系列上,讓西方經典品牌遭遇東方的天馬行空,成功打入年輕族群。

(來源:文匯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