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從東北方向拍攝到的硫磺島全景
有時一整天隻前進4米
1945年1月,“密蘇裡”號戰列艦加入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同年1945年2月19日,美軍發動了硫磺島登陸戰役。“密蘇裡”號戰列艦跟隨美國母航特混艦隊,參加硫磺島登陸戰役。駐守硫磺島的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美國海軍登陸部隊傷亡很大。“密蘇裡”號用艦上強大炮火,支援美軍登陸部隊。在美海軍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強大火力支援下,使美軍登陸部隊登上島嶼,於1945年3月16日佔領硫磺島。
硫磺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戰斗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消耗,有時一整天隻前進4米,慘重的傷亡甚至使軍官們都沒有勇氣再將士兵投入戰斗。在對島上第二制高點382高地的爭奪中,陸戰四師屢屢陷入日寇交叉火網,傷亡極其慘重,382高地因此被稱為“絞肉機”,戰斗部隊的傷亡高達50%以上,有經驗的連、排長和軍士長傷亡殆盡,許多連隊連長由少尉或上士擔任,而排、班長大都由普通士兵擔任。美軍必須逐一消滅側翼的日寇陣地,解除側翼威脅,才有可能向前推進,所以戰斗異常殘酷、激烈,直到1945年3月2日,二十四團才攻上了高地,但所付出的傷亡是巨大的,有好幾個連的官兵非死即傷,幾乎全連覆沒。
陸戰隊員的巨大犧牲並沒有白費,1945年3月3日,就有一架C-47運輸機在硫磺島的一號機場降落。次日一架在空襲日本本土時受傷的B-29在硫磺島緊急降落,硫磺島的價值已經開始得到了體現。
1945年3月7日,美軍發動總攻,擔負中央突破的陸戰三師勢如破竹,進展神速,遇到難以克服的日軍陣地就設法繞過去,繼續向前推進,盡管給后續的陸戰四師、五師留下不少“釘子”,但三師突破了日軍的防線,並於兩天后攻到了西海岸,佔據了一段約800米長的海岸,將日軍分割為兩部分。
1945年3月9日美軍佔領了尚未完工的三號機場。
3月10日,陸戰三師將日軍防線截為兩段后,隨即開始向兩面擴張戰果……3月16日,東北部的800余日軍被殲滅,美軍於當日十八時宣布佔領硫磺島,但戰斗仍在繼續,殘余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到4月底。
海戰和日軍的反扑
硫磺島的日軍在殊死抵抗的同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由於主要的水面艦隻在菲律賓萊特灣海戰中損失殆盡,殘余軍艦因為燃料不足,也無力組織救援。能夠出動增援的就隻有岸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了,但岸基航空兵的第一、第二航空艦隊基本喪失了戰斗力,第三航空艦隊還在訓練中,而且是准備在本土保衛戰中使用,因此,日軍大本營決定盡量避免損失,隻以少量飛機和潛艇實施“特攻作戰”,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戰果。
1945年2月19日,日軍在香取基地成立了以自殺飛機為主體的“第二御盾特別攻擊隊”,專門擔負特攻使命。
與此同時,日軍神風敢死隊的自殺飛機還攻擊了硫磺島以東的美軍艦艇,一架日機撞上了“俾斯麥海”號護航航母的后升降機,並在機庫裡爆炸,立即引爆了機庫裡的飛機,大火迅速蔓延,很快波及了彈藥艙,引發了大爆炸,艦長見無法挽回,隻得下令棄艦。該艦燃燒了足足三小時,才沉入海中。艦上水兵傷亡約350人。被日軍自殺飛機擊傷的還有“隆加角”號護航航母、477號和809號坦克登陸艦、“基厄卡克”號運輸船。
1945年2月28日,日軍又以伊—58號和伊—36號潛艇各攜帶四條人操魚雷組成代號為“神武”的特攻隊,分別於1945年3月1日和2日從吳港出發,但到了1945年3月6日,日軍統帥部見硫磺島大勢已去,這才命令在硫磺島海域活動的潛艇全部撤出。
兩軍傷亡及傷亡情況分析
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余架,潛艇三艘。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佔總人數的30%,陸戰三師的戰斗部隊傷亡60%,而陸戰四師、五師戰斗部隊的傷亡更是高達75%,第五兩棲軍幾乎失去了戰斗力。此次戰役中,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戰后,尼米茲對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
美軍為攻佔硫磺島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日軍還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登陸一方的傷亡超過抗登陸方的唯一戰例,日軍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沒有增援補給的情況下,以地面部隊憑借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採取正確的戰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美軍原計劃5天攻佔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36天,並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唯一閃光之處就是艦炮支援比較得力,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30余萬,計1.4萬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陸部隊的作戰。
但美軍的巨大代價很快就得到回報,當美軍登陸后,工兵部隊就上島搶修擴建機場,至1945年4月20日,上島的工兵部隊已有7600人,將一號機場跑道擴建為3000米,二號機場的跑道擴建為2100米,不僅進駐了戰斗機部隊,還成為美軍B-29轟炸機的應急備降機場。美軍戰斗機部隊進駐硫磺島后,其作戰半徑就覆蓋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護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使對日轟炸愈加頻繁和激烈,並將轟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潰。硫磺島上應急備降場至戰爭結束,累計共有2.4萬架次受傷或耗盡燃料的B—29在此緊急降落,從而挽救了這些飛機上2.7萬名空勤人員。
情報失誤致使傷亡慘重
1945年2月至1945年3月,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磺島進行了一場激戰,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一場戰斗——硫磺島戰役。在這個僅8公裡長、4公裡寬的小島上,美軍苦戰一個多月,雖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共傷亡28686人,其中死亡6821人,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美軍之所以傷亡慘重,除了日軍具有堅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熱的死拼到底的軍國主義精神,美軍情報機構對硫磺島日軍作戰能力的錯誤評估也是重要原因。由於美軍情報部門低估了日軍的人數、武器裝備以及防守能力,造成了美軍在絕對優勢兵力情況下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戰役造成的影響
1945年2月2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師第28團哈羅德·希勒中尉率領的一支44人的小分隊,一路血戰,上午10時30分,終於沖上了硫磺島制高點——拆缽山山頂。他們隨即決定升起美國國旗。喬.羅森塔爾知道此消息便大喊著沖上了折缽山,可是國旗已經升上去了,此時島上戰事正酣這面星條旗大大地鼓舞了美軍的士氣。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山頂的旗幟,他們決定換一面更大的國旗。於是,指揮員命令779號坦克登陸艦緊急將一面更大的國旗送上岸。希勒中尉小分隊中的6名官兵奮力將這面大旗插上山頂。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正好被錯失上次良機的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了下來。
硫磺島上的全體美軍將士在這面國旗的鼓舞下,士氣大振,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硫磺島戰役的勝利。
硫磺島,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
而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因此,日后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擔心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會遭到硫磺島那樣的巨大傷亡。
(本報綜合)
(來源:沈陽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