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十四年婚書。 董瑩 攝
“鸞鳳和鳴”百年婚書展部分展品。 董瑩 攝
中新網保定2月19日電(呂子豪 董瑩)19日,“鸞鳳和鳴”百年婚書展在河北保定開展。頗具時代特征的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婚書及“毛主席語錄”婚書引起關注。
記者在該婚書展現場看到,一幀清代婚書由紅色薄紙制作,由於年代較久,中間折痕處有磨損。婚書約長70厘米,寬25厘米,樣式跟現在的請柬類似,裝在特制的紅色袋封中。紅色袋封面上方寫著“一品當朝”,婚書被折成7面,其字體為繁體字、豎寫,內容由右向左。第1面的封皮上寫著“蟾宮折桂”,第2面正中央的大字寫著對女方父親的尊稱“大德望培仁梁親翁先生”等,后3面的內容為弘揚對方家庭以及家風:“定星當午宜人宜室宜家,陽月同春有桂有梅有菊”、“仁裡高風,義方名重”等。第7面有“龍飛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六天定良緣”等字樣,其中的“天定良緣”四個字隻有右面的一半。據介紹,另一半可能在男方手裡,兩家各執一份。
除此之外,一張1968年字第10號的婚書上的“毛主席語錄”也引起記者注意:“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據主辦方保定誠義房地契收藏館館長吳江介紹,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后,結婚証書由民間公証式改為由政府注冊頒發,此后結婚証書樣式更具有時代性。50年代為倡導婚姻自由,60年代毛主席語錄印刷在結婚証上,70年代倡導節儉節約,8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這些時代內容在此次展出的100余張結婚証書上都有具體體現。
據了解,此次展出的婚書時間跨度從清代、民國、建國初期至80年代。該展覽還將以“流動博物館”形式,走進社區、鄉村。(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