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莎萊致力於為百姓宣講"延安精神" 

黃征

2014年02月19日10:49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莎萊致力於為百姓宣講"延安精神" 帶病參加活動

  1939年魯藝排演《黃河大合唱》時,冼星海在排練間隙和女聲部師生們合影。前排右一為冼星海,前排左四為莎萊 記者劉洪洋 翻拍

  在武漢,還有一批像莎萊這樣從延安走出來的老戰士。他們當中,有的仍健在,有的已不在人世,但都為社會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

  記者 黃征 通訊員 耿廣恩

  張林蘇:

  青春和夢想

  從延安開始

  今年93歲高齡的張林蘇是一位老紅軍、“老延安”,曾是西安事變前直面張學良的學生領袖。回憶起在延安的生活,張林蘇老人說:“我們的青春和夢想,都是從延安開始的。”

  1937年,16歲的張林蘇和幾名同學一起奔赴延安,她被分配到紅軍大學二期四大隊,這裡大部分是全國各地投奔延安的愛國青年,有不少是知識分子,大隊政委董必武給張林蘇他們上中國革命近代史課。

  那時候,毛澤東每周二、周四在九隊講辯証唯物論,張林蘇等其他隊的學員總跑到廣場上聽他講課。毛澤東操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講得生動風趣,大家也聽得非常認真。

  那些記錄毛澤東講課內容的筆記本,張林蘇一直珍藏在身邊。她曾把筆記本小心翼翼地放進背包裡,背著它多次穿越敵人的封鎖線,從延安背到東北前線,又從東北背到武漢,可惜在“文革”中丟失,每當想起此事,張林蘇都痛惜不已。

  離開延安幾十年后,張林蘇心裡還縈繞著那段時光。1994年,張林蘇聯絡在武漢工作的當年延安的幾個女同伴,組織了武漢地區延安女戰士聯誼會。

  此后近1年時間,她又聯絡了張建之、莎萊、黃鐵、王岩、馮光晉等27位當年在延安戰斗、工作過的女同志,收錄了她們撰寫的31篇回憶文章。1995年,18萬字的《閃光的青春》出版。在她87歲高齡時,又提筆撰寫了自傳體小說《歲月如歌》,上市后很快銷售一空。

  王淑耘:

  隻有到群眾中去

  才能長成大樹

  94歲高齡的王淑耘曾任《長江文藝》主編、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她和丈夫、已故著名作家駱文都曾在延安親耳聆聽過毛澤東關於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演講。

  年事已高的王淑耘耳朵不太好,她的小兒子駱苗為記者講述了母親當年的經歷。

  1941年,剛滿21歲的王淑耘來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駱苗說,父母當年沒有參加座談會,但座談會召開一周后,毛澤東來到“魯藝”,再次闡述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內容。

  “母親告訴我,當年她和同學們聽得熱血沸騰,她還記得毛主席講過的一段話:‘你們隻有到群眾中去,才能寫出喜聞樂聞的作品,才能長成那樣的大樹。’”駱苗說。

  聽了毛澤東的講話,他們都豁然開朗。王淑耘和丈夫駱文創作了許多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作品,其中,由駱文作詞、莎萊作曲的《紡棉花》成為當時廣為傳唱的紅色經典。

  黃鋼黃鐵兄妹:

  從延安走上

  文藝創作道路

  武漢著名作家黃鋼、黃鐵兄妹倆,也在“魯藝”聆聽過毛澤東講話。他們的父親黃負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全國最早的57名黨員之一。1938年,兄妹倆作為烈士子女,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奔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入黨,后轉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

  黃鐵是敘事長詩《阿詩瑪》的第一作者。2012年,在武漢市六醫院住院的黃鐵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仍清晰地記得70年前的情形:那天,毛澤東穿一身灰布八路軍軍裝來到“魯藝”,全體師生數千人都在大操場上集中,毛澤東站在大操場上演講。

  黃鐵帶著小板凳,坐的位子很靠前,她記得,正值中年的毛澤東精力旺盛,講話富有激情,嗓音也很大,足足講了三四個小時。

  1945年,黃鐵從“魯藝”畢業。新中國成立后,她曾任武漢市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及《工人文藝》主編,武漢市文聯專業作家等。

  當年,作為記者聆聽過毛澤東“延座”講話的哥哥黃鋼,后來成長為我國著名的報告文學家,成為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第一作者。1993年,76歲的黃鋼在北京去世。

  從莎萊身上

  看到一種

  可貴的精神

  莎萊走了,這位“延安老戰士”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依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普通百姓宣講“延安精神”……昨日記者從武漢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獲悉,我市有一批像莎萊這樣的“延安老戰士”,一直在用行動弘揚“延安精神”。

  該研究會第一任會長謝培棟告訴記者,研究會2000年成立以來,曾任副會長的莎萊始終關心並積極參與各種活動。2006年之前,她經常到中小學校給孩子們講故事,“這樣的活動通常要一小時,她那時已經83歲了,很辛苦,但她每次都充滿激情,也非常受歡迎。”

  該研究會現任會長楊向玲回憶,2012年,莎萊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了,但她還是樂意參加各種活動,“好幾次,我用輪椅推著她到中小學校、機關、社區去。她雖然不能自己走路,但精氣神非常好,我從她身上看到一種可貴的精神。”

  (記者黃征 通訊員耿廣恩)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