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2月19日電 (林春茵)福建博物院考古所研究員范雪春19日稱,福建明溪南山遺址發現的史前體質人類學材料,與台灣發現的“亮島人”有很多相似之處,為史前閩台關系的研究、台灣史前人類的起源以及國際學術界所關注的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等重大學術熱點提供了關鍵材料。
福建博物院2013年度考古工作匯報會19日在福州舉行,范雪春介紹了明溪南山遺址的發掘情況。
1986年發現的明溪南山遺址,曾進行過3次小規模試掘,2012年和2014年進行了兩次正式發掘,在山頂、洞穴均發現豐富的文化遺物、遺跡。范雪春說,這是福建罕見的大型洞穴、曠野相結合的立體型遺址。
目前,考古工作者在該遺址山頂區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兩個蓄水池、一座墓葬,還有大量的灰坑、柱洞遺跡和陶片、石制品、紅燒土等文化遺物。
“這反映了當時山頂生活的史前人群規模”,范雪春說,這個福建省內迄今最早的蓄水池遺跡深達2米多,在全國考古史上非常罕見。
南山遺址4號洞陸續出土石器、陶器、大量碳化稻谷及少量果核和動物骨骸等文化遺物,其中泥質磨光黑陶、白陶數量豐富、獨具特色,為福建省內所罕見。此間考古專家認為,這可命名為一個新的考古學文化——南山文化,南山文化是閩西北地區第一個考古學文化,對填補福建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的缺環,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同時,南山遺址4號洞還發掘出土5座保存有人骨的墓葬,其中四具屬新石器時代,一具屬商周時期。據范雪春介紹,墓葬最長的約2.38米,最短的約1.3米﹔尸骨保存完好,牙齒很白,可以清晰看見仰身直肢、俯身屈肢、俯身折肢等殯葬形式。
“這是除閩侯曇石山遺址外,福建迄今發現的最豐富的史前體質人類學材料。”范雪春說,經初步觀察,南山遺址4號洞出土人骨的特質人類學特征,與台灣發現的“亮島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范雪春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大陸在史前閩台關系研究問題上的話語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