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扶還是不扶"成熱詞:抉擇之時,不妨尊重內心

趙婀娜

2014年02月20日11:1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讀梁漱溟先生的《這個世界會好嗎?》裡面有一段話,讓我頓悟。 

  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因為當人類進化到一定的程度,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當物質、生存都已經不是人類面臨的首要任務,回答“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便成為絕大多數人一生中,甚至每天都要反思的問題。 

  這其實是在啟發我們,尊重自己的內心,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存選擇。

  扶,還是不扶

  “扶還是不扶?”一句問話,道出了今年春晚的“熱詞”,卻也道出了困擾許多人的兩難命題與選擇困境。就在幾天前,有北京的網友通過微博爆料稱,她的朋友陳女士路遇一大爺摔倒受傷,在拍了現場照片留作証據后,用自己的車將老人送回家中。事后,面對記者的詢問,已經年逾八旬的老人家對於陳女士拍照留証據的舉動表示理解,並想向陳女士送錦旗表示感謝。 

  扶還是不扶?想必陳女士在面對滿臉是血的老人家時,內心也曾有過掙扎:是忌憚於人情的冷漠和被冤枉的可能,還是遵從內心,伸出援手?一些人選擇明哲保身,陳女士則選擇了遵從內心。 

  在社會普遍信任尚未形成的今天,充滿信心,尊重內心,陳女士的舉動並不宏大,卻用行動守住了“德不孤,必有鄰”的最大可能,守住了向善的內心呼喚。

  允,還是不允

  到必勝客餐廳消費,因為6歲左右的兒子看中了布置餐廳用的氣球,遭到服務員拒絕,孩子的母親竟然拿出1萬元堅持要買下氣球。這是情人節前夕發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幕。 

  面對兒子的需求,父母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允,並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得償心願,一個是“不允”,並引導孩子,理性面對自己的需要。或許,孩子的父母曾有過短暫的猶豫,但是,他們還是做出了令人遺憾的選擇。 

  到底怎樣做,才是真正愛孩子?這件事值得許多已經為人父母的人思考。以愛孩子之名,破壞了公共秩序倒在其次,以愛孩子之名,反倒害了孩子,就要不得了。

  愛,還是不愛

  剛剛過去的春節,30歲的韋琳為年僅1歲的女兒涵涵申請了QQ號,將一家三口都加入了“幸福小家”的群中。 

  韋琳2009年患上雙腎功能衰竭,曾經想一死了之,但大學時的戀人卻堅持陪伴他,直到二人以愛之名,結為夫婦,韋琳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靠透析維持生命。並在婚后,擁有了可愛的孩子,一個生命的延續。 

  韋琳開始了同時間賽跑,他每天打好幾份工,就是為了多給妻兒留下一些錢。雖然累,但很開心,有了女兒,連透析都不再那麼可怕,因為生命中有了希望和活下去的念想。 

  愛,還是不愛?韋琳和妻子都有過內心的掙扎,最終,他們遵從了自己的內心。選擇愛,被愛,給予愛,感受愛。 

  愛,是一種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20日 17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