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出藝術大師的地方。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世人驚嘆,其中出生於烏克蘭的世界級大師就有很多。
尼金斯基:與鄧肯比肩的現代舞奠基人
最讓我著迷,並傾注無限情感的是生於基輔的現代舞蹈家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當年他的一本《尼金斯基手記》令我沉浸在不可抑止的傷痛情緒中,尼金斯基是獨一無二的舞者、天使和不幸的人。卑微的出身和近乎孩子般的純真,使他一直受制於佳吉列夫等人,其經歷頗似羅丹的情人,雕塑家卡米爾·克洛岱爾。他和哥哥先后精神崩潰,而立之年被送入精神病院。
這本手記就是他在精神時好時壞的間歇中寫下的,從書的內容來看,雜亂無章,像極了哈姆雷特佯裝發瘋時的譫語,他一會兒把自己當成上帝,一會兒又把自己看成是小丑。它記錄了一個天才的不幸,正如著名音樂評論家愛因斯坦論莫扎特時說的那樣:“無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或者一位音樂家,莫扎特都不屬於這個世俗的人間。”尼金斯基就是這樣的舞者,他的天才不屬於這個充滿世俗利益的人間。
在佳吉列夫率領俄羅斯舞蹈團遠征巴黎的時候,他參與演出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代舞蹈。至於他的不幸,就像斯特拉文斯基談到尼金斯基的悲劇時說的那樣:他太天真和誠實得可怕,他永遠不會明白,社會上人們說的,並不都是心裡想的。這和人們談論藝術的自由一樣,其實都是嘴上說說而已。
據說,尼金斯基喜歡看卓別林拍電影,但卓別林卻拒絕了他,他覺得自己無法面對尼金斯基那極度憂傷的眼神,這使他無法演戲。尼金斯基是現代舞的奠基人之一,其成就也就美國現代舞蹈家鄧肯可與之相提並論。
霍洛維茨:浪漫派鋼琴最后一個大師
同樣生於基輔的,還有20世紀具有傳奇色彩的鋼琴大師霍洛維茨。雖然對他的鋼琴演奏至今還有不少爭議,但對他是浪漫派鋼琴最后一個大師的地位卻是一致公認的。霍洛維茨的演奏對於色彩的控制波譎雲詭,變化莫測,尤其擅長浪漫主義大師舒曼、肖邦、斯克裡亞賓、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作品。
有關他傳奇性的演奏經歷,可以看做是20世紀李斯特的再現。而他演奏的拉赫馬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技巧精湛,和杜普雷演奏的艾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同樣是令人贊嘆的史上最完美的演繹,已成了和作品渾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霍洛維茨在晚年解禁后,回到莫斯科演出,受到空前歡迎,面對故鄉,霍洛維茨有著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傷感,在演奏途中時常觸景生情,老淚縱橫。而這張現場錄音唱片至今是愛樂者心目中不可多得的珍藏之一。
奧伊斯特拉赫:小提琴大師曾經造訪中國
同樣令人驚嘆的還有小提琴大師們。愛爾曼、津巴利斯特、海飛茲、科崗、斯特恩,這些名字足以傲視群雄,令整個世界為之臣服。而其中就有二位生於現在烏克蘭敖德薩的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和大為·奧伊斯特拉赫。
他們同屬於俄羅斯學派斯托利亞斯基教授門下,不過米爾斯坦后來也受教於匈牙利傳奇的小提琴教授奧爾,成了海飛茲的同門師弟。他們兩人都是20世紀頂尖的小提琴大師之一,相比之下,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比之師兄更有名。由於蘇聯時期的小提琴大師大多都移居海外,故此,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成了標志性的演奏大師,經常代表國家在海外演出,成為蘇聯時期最耀眼的音樂使者。他拉琴的音色溫暖而深情,形成了獨特的奧伊斯特拉赫音色,內行人一聽就能分辨出這是他的琴聲。在20世紀眾多的小提琴大師中,也隻有海飛茲、梅紐因等少數人堪與之比肩。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哈恰圖良等都曾把自己的作品獻給了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可見他演奏水准的高超。
尤其對中國人來說,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大為·奧伊斯特拉赫更是影響深遠的一代大師。他於1957年曾來北京、上海、天津演出三周,並有錄音傳世,這些錄音已於前些年由中國唱片公司合成4張CD公開發行。
當然,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出生於烏克蘭的大師我們現在仍然會習慣於用俄羅斯藝術家來稱呼他們,作為文化名人,不管他們曾經屬於哪個國度,終將是人類共享的文化遺產。◎歐南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