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天安門設計者蒯祥:享有特權 獲贊“蒯魯班”

2014年03月14日14:48    來源:深圳特區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天安門設計者蒯祥:享有特權 獲贊“蒯魯班”

  上期提示

  蒯祥,生於明初洪武年間,為江南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蘇州香山位於太湖之濱,自古以來就以出建筑人才而聞名,史書上就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記載,天安門的設計者蒯祥的父親是當地很有名望的工匠,是一位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木匠,曾被推為工匠、督工考成的“木工首”。

  1420年,承天門建筑完工后,蒯祥受到眾口一詞的贊揚,稱譽他為“蒯魯班”。之后,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正二品)。並且多次獲得物質賞賜,諸如賜絲、賜銀、賜鈔等。蒯祥當時地位之高,權力之大,可以想見。不僅如此,他還享有政治特權,可以“贈三代,蔭二子”。其予為錦衣千戶,又蔭為國子監生。其祿累加,至從一品(享受一品俸祿)。

  蒯祥在任職期間,先后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統年間重建三大殿,明景宗天順年間興建裕陵。《憲宗實錄》中這樣評說:“凡百營造,祥無不與。”“凡殿閣樓榭,以至回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者。”當時蒯祥的建筑技藝堪稱首屈一指,受到人們很高的評價。明成化元年(1465年),蒯祥奉旨重建承天門,即今天的天安門。此次重建承天門,蒯祥不僅是設計者,而且參與施工,之后,還多次主持了承天門的修繕工程。

  蒯祥不僅具有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藝,而且人品也很受眾人稱贊。盡管他官職很大,但是他仍為人恭謹正直,儉朴如初,就連出門也從不坐轎。到了晚年,雖然他已經主動辭官隱退,但每當有營造工程向他請教時,他還是熱心指導或親臨現場。一個來自江南農村的木匠師傅,由民而吏,又由吏而官,這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生長在一個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時代裡,一生中能夠先后得到成祖、英宗、代宗、憲宗四個皇帝的信任和器重,不能不算是一個莫大的殊榮。蒯祥的名字與北京城的建筑緊緊地連在一起,與天安門聯系在一起,並載入史冊,萬世流芳。

  蒯祥,這位奠定了明、清兩代宮殿建筑和藝術風格的大師,后來就定居在北京,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3月在北京病逝,終年84歲。北京過去曾有一條“蒯侍郎”胡同,據說是蒯祥去世后由憲宗皇帝命名的。蒯祥的后代子孫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直到晚清時,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盡管大多數人公認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蒯祥,但也有人說,蒯祥只是宮城建筑的施工主持人,設計人應該是蔡信。理由是,營建北京宮殿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當時皇上是在全國征召的能工巧匠,技藝高超者不止蒯祥一人。更何況,在營建的過程中曾先后涌現出許多的著名工匠。除工於設計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楊青(官至工部侍郎)外,還有與蒯祥同時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陸祥等人。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在宮殿初建的階段,蔡信、楊青二人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隻不過他們當時都年事已高,而蒯祥正值壯年,又工於計算和繪畫,在蔡信、楊青去世以后,大量的皇家工程都由蒯祥來主持,所以無形中他的地位與作用被凸顯了出來。

  史書記載,與蔡信同時負責營建故宮工程的,還有瓦匠出身的建筑師楊青、石匠出身的陸祥,其后有木匠蒯祥、郭文英、徐果等人。可是宮殿竣工后,蒯祥等人升為工部侍郎,而蔡信卻榜上無名。歷史給了蔡信施展設計才華的機會,卻沒因此而給他帶來應有的地位與榮譽。如今,天安門的設計者究竟是誰已經成為一段史話,而這座歷經600年風雨滄桑的雄偉建筑,卻已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光輝典范,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成為中國人民心中一座神聖的豐碑。賈英廷

(來源:深圳特區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