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俗學家解讀清明節:衍生於春秋 定型於唐朝
近日,省政協委員、省政府文史館員、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走進長春市南關區曙光街道平陽社區,與居民面對面嘮起了清明的由來與風俗。
清明節現在已由天文節氣演化為一個習俗較多且富有情趣的人文節日。施立學從兩個方面解讀了清明的由來與習俗。一是在衍生於春秋,定型於唐,繁盛於宋、元、明、清的清明節祭祖,是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必不可少的主題,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掃墓、祭奠等為已逝去的親人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意在宣導慎終追遠、敦鄰睦族的孝親傳統。二是從釋懷哀思的追祭到“游子尋春半出城”的踏青,體現了陰陽協和的文化傳統。踏青裡,有那麼多發生在清明的故事激蕩后人。
短短一個小時講座聽得居民意猶未盡,人們紛紛感嘆,原來清明有這麼多動人的故事。平陽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主任丁彥文說:“民俗學家進社區網格講中華傳統節日風俗,極大地豐富了社區文化,以后我們要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記者龔保華)
(來源:吉林日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