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探訪陝西宜君戰國時期魏長城遺址(圖)

2014年08月05日17: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探訪陝西宜君戰國時期魏長城遺址(圖)

探訪陝西宜君戰國時期魏長城遺址(圖)

陝西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 湯小民 攝

陝西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 湯小民 攝

  中新網陝西銅川8月5日電 (賀向前)殘缺的烽火台、連續或者斷落的夯土城牆……這段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的陝西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因自然及人為原因,損毀嚴重。當地政府採取措施,對其進行圍擋保護。

  陝西魏長城是戰國時代魏國為防御秦國而修建的長城。因位於魏國西境,故稱魏西長城。

  史料顯示,魏文侯變法圖強以后,魏國國力強盛,在河西擴展大片領土,並派大將吳起鎮守西河。為防秦的東擴和防戎,魏國修筑長城以鞏固河西邊防。魏惠文王於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前351年)開始修筑。《史記·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筑長城,塞固陽。”《史記·秦本紀》:“魏筑長城,至鄭濱洛,以北有上郡”。它南起華陰縣西,經大荔、澄城,在黃龍縣境內擦了個邊,復入澄城界,再經合陽到韓城黃河邊上。

  宜君自古以來就是關中通往陝北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又是古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宜君戰國魏長城修筑在溝壑險峻的山梁、溝邊,依山就勢婉蜒成一條縱貫南北、堅不可摧的軍事防御屏障。偏橋路東、北有斷崖深溝,長城沿溝邊而建﹔路西懸崖上的城池和長城相連,形成了攻守兼備的軍事要塞。

  據陝西魏長城資源調查隊2010年在渭南市、延安市和銅川市多個縣經實地調查,發現魏長城主要分布在延安市的富縣、黃龍、黃陵,銅川市的宜君縣,以及渭南市的澄城縣、大荔縣、合陽縣、韓城市、華陰市。

  宜君縣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宜君縣發現的魏長城遺址位於彭鎮偏橋210國道沿線的子午嶺的山梁上,現存長城遺址總長9594.5米,其中殘存2993.5米,消失5901米,呈東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東北接黃陵縣魏長城,西南不與其它長城相接。

  該遺址由6段城牆遺址,9處烽火台遺址、1處城址組成。由北向南分別座落於彭鎮許家?、武家?、南庄等9個行政村。該遺址呈東北西南走向,單體烽火台遺址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底邊長東北至西南方向為8-12米,西北至東南方向長5-8米,立體方形,高約5-8米,佔地均為50多平方米。9處烽火台之間距離均由長城城牆連接。整個城牆與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層堆砌而成。

  2012年,國家文物局批復認定的陝西境內長城遺產名錄中有“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今年,又被公布為陝西省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宜君縣委宣傳部部長韓喜旺表示,今年以來,該縣用金屬圍欄對九個烽火台遺址進行圍擋保護,並設置保護標牌、為制訂全面保護和利用的科學規劃,正在與省遺產研究院對接商榷。

  同時,該縣還將於8月上旬將在宜君與中國長城保護基金會共同舉辦“宜君戰國長城保護座談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