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廣州陳家祠屋頂30年首次大修 總投資超60萬(圖)

2014年08月13日08:03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廣州陳家祠屋頂30年首次大修 總投資超60萬(圖)

如今,歷經風吹雨打和周邊汽車廢氣污染的灰塑獅子褪色嚴重。

本報記者2008年拍下的陳家祠,剛翻新的屋頂灰塑獅子色彩鮮艷。(資料圖片)

  文、圖/記者黃丹彤

  記者昨天獨家獲悉:廣州陳家祠文物保護專家經過近6年實驗開發,成功試驗了對屋頂轆筒材料和工藝技術的開發,利用該辦法對屋頂轆筒保養維護的效果可以長達30年以上。由此,將採用該辦法對陳家祠大部分屋頂進行保養維護。維修工程將於下周一(8月18日)全面啟動,今年底全面竣工,明年起陳家祠將用兩年時間對陳家祠屋頂灰塑進行全面保養維護。保養維護期間陳家祠將正常對外開放。

  轆筒保護有了新技術

  據介紹,廣州陳家祠將對正門屋頂進行分段圍蔽維護,這是120歲陳家祠自1982年來首次修復開放30多年來首度屋頂維護,陳家祠屋頂所有灰塑也將於明年開始用兩年時間進行全面保養維護。本次保養涉及屋頂總面積3500平方米,總投資60多萬元,工程將在今年內完成,其間陳家祠內部將對游客正常開放。

  據悉,嶺南祠堂建筑保護最大難題是防止屋頂轆筒材料風化脫落。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副館長、長期負責陳家祠文物保護的文物專家李繼光經過近6年試驗,成功通過紙筋砂灰技術實現對屋頂的轆筒保護,這種技術能對嶺南祠堂建筑屋頂轆筒進行有效保護,保持屋頂自然排水暢通,延長屋頂保養周期。

  而本次對陳家祠屋頂轆筒的保養維護,將全面採用這種紙筋砂灰材料和技術。

  屋頂維護周期延至30年

  記者看到,在陳家祠建筑屋頂有幾十平方米通過這種辦法修補的轆筒,周邊屋頂排水道干淨無沙,這就是李繼光2009年開始利用這種獨特材料試驗的現場。

  “過去一出現屋頂轆筒落沙堆積在屋頂排水溝,容易引起屋面滲漏,使祠堂梁柱潮濕腐爛和滋生白蟻,引起對古建筑的破壞。同時,過去動輒五六年頻頻搭架對屋頂維修,不利於對磚瓦的保護。”李繼光說,紙筋砂灰技術可以將轆筒表面維護周期延長到30年以上。

  將對屋頂灰塑修補上色

  據悉,上次對灰塑的全面保養維護是在2008年。記者看到,歷經6年的風吹雨打和周邊汽車廢氣的污染,陳家祠屋頂最值一看的灰塑畫幅,圖案上的表情已模糊不清。李繼光介紹,基於文物保護“四保存”的原則,隻能沿用傳統辦法,每五六年對灰塑修補上色一次。

  據介紹,陳家祠灰塑的總面積是2400平方米。明年將首先完成對首進的門面建筑屋頂面積約1194平方米的灰塑進行保養維護,其中還包括屋頂的12隻灰塑獅子。整個工程投資逾百萬元。

  屋頂轆筒

  紙筋砂灰技術

  黏合效果好、不會起裂縫

  紙筋砂灰技術是指用白灰紙筋、細砂、糯米紅糖等混合發酵后制成一種砂漿材料,先用該砂漿修補裂縫,然后在原轆筒涂抹3~5mm厚的紙筋砂灰,再涂烏煙。

  據介紹,紙筋是以玉扣紙用水浸泡而成的紙漿材料,而烏煙等同於鍋底的黑灰。由於這種合成材料粘貼力強,屋頂的灰沙就再也不易分離,所以盡管已經試驗長達6年了,整個屋頂排水溝上再無沙泥堆積,屋頂排水自然暢通。這種技術能對屋頂轆筒進行有效保護。

  屋頂灰塑

  記者了解到,傳統灰塑上色採用的是礦物質染料。由於價格昂貴而且原料奇缺,從1982年陳家祠第一次大維修開始,就改用化學染料上色。

  修復步驟是先修補灰塑面上的破損再上色。

(來源:廣州日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