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泰山東岳大帝身世眾說紛紜 傳生前正直人輪換擔任

2014年08月17日08:31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泰山東岳大帝身世眾說紛紜 傳生前正直人輪換擔任

東岳大帝像

速報司司主像

毗盧佛、東岳大帝(右)合龕

  文/圖 鐘葵

  泰山,自古號稱群山之祖、五岳之宗。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祈求泰山神保佑社稷穩定,江山永固。而民間則認為泰山是治鬼之府,泰山神是幽冥教主,他的地位還在閻羅王之上。關於泰山神的來歷,雖然有種種說法,但民間傾向於認為多由正直之士死后擔任。

  泰山被看做人天相通的登仙之途

  中國民間所信仰的陰間主宰,本為泰山府君,以后受佛教和道教影響,始有地藏王、閻羅王、酆都大王主冥之說,在民間信仰中佔據了一部分市場。但泰山府君的影響力仍然很大,而且由於唐、宋帝王的推崇,又被封為東岳大帝,其廟祀遍及全國各地。明清兩代,東岳大帝主冥和閻羅王主冥兩種信仰逐漸合流,兩位幽冥教主往往並存於東岳廟中,而民間傳說常以為東岳大帝乃閻羅王的上司。

  泰山府君即泰山神,古人對泰山神的崇拜源於對泰山的崇拜。

  《詩經》雲:“泰山岩岩(泰山高峻接蒼穹),魯邦所瞻(魯國對它最尊崇)。”山勢雄奇的東岳泰山,在古人心目中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被尊稱為“岱宗”。岱者,長也。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秦漢以前,古人認為泰山是“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登仙之途,因此人們把泰山視為“神靈之府”,對之特別崇拜敬畏。孟子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漢武帝登泰山后稱頌它:“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

  漢代之后民間信奉人死魂必歸泰山

  自古以來,泰山都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因此歷代很多帝王登上皇位后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儀式。所謂“封禪”,包括“封”和“禪”兩部分。“封”是在泰山的極頂上堆土筑一個圓壇,增泰山之高,在壇上祭祀天神﹔“禪”是在泰山前社首、梁父、雲雲、亭亭等小山上掃除一片淨土,積土壘筑一個方壇,在壇上祭祀土地神。

  相傳古代有七十二位君主都是在泰山上會諸侯、定大位的,孔子曾說過:“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者,七十有二。”據史書記載,從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禪以后,秦二世胡亥、西漢武帝劉徹,東漢光武帝劉秀、章帝劉炟、安帝劉祜,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等都曾登上泰山進行封禪,向天下百姓宣告自己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

  作為泰山化身的泰山神,自然也成為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

  然而,奇怪的是,在漢代以前,泰山只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后來卻成為治鬼之府,泰山神也變成幽冥之主,這種變化是在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發生呢?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嘗考泰山之故,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末。”這個說法有所依據,得到很多學者的認同。在西漢的文獻中,未出現過人死后魂歸泰山的說法。但在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常有“生人屬西長安,死屬太(泰)山”的句子。

  由此看來,這種觀念在東漢已經存在了。除了鎮墓券,《后漢書》、《三國志》等書也有類似的記載。

  《后漢書·烏桓傳》上說,烏桓國(今吉林)的風俗,認為人死后,魂必游赤山,就好像中國人死后魂必歸泰山一樣﹔《三國志》上也記載,術士管輅曾對他的兄弟說,恐怕到泰山隻有治鬼,沒有生人可治了。

  宋代每年立泰山廟會

  祭祀東岳大帝

  《后漢書·方技傳》記載,有一個叫許峻的人,曾患重病,三年不愈,於是請泰山神續命。東漢古詩有“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年命在桑榆,東岳與我期”等句子。《古樂府》亦有詩曰:“齊度游四方,各系泰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岳。”《三教搜神大全》則說:“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按這種說法,泰山神在東漢已被視為幽冥教主了。

  東漢應劭著的《風俗通義》稱泰山上有“金篋玉策”,能探知人的壽命長短,據說漢武帝探得一策,上面寫著“十八”,因漢武帝倒過來讀,變成“八十”,結果活到古稀之年。該書續書又稱泰山神是天帝之孫,主召人魂魄,可見泰山神管鬼之說在東漢頗為流行。到了魏晉,這種信仰盛極一時,而泰山神也被人格化,被稱為泰山府君,並且有子有女,府君所管的陰曹地府也一如陽間官府。

  為什麼古人認為泰山是治鬼之府呢?清代學者俞樾認為,這種觀念與封禪泰山有關,泰山有天主祠和地主祠,古代王者在天主祠報天,在地主祠報地。天主管神仙,地主管魂魄,死者魂歸泰山,就是歸於地主。因此人們認為泰山神有上轄天官、下管地府的雙重神性職能。

  據《五岳記》等書稱,東岳泰山神天齊王,領仙官、仙女九萬人。東岳大帝主宰幽冥十八層地獄及人間生死貴賤,因職務繁重,所以東岳廟中一般還配有七十五司(一說七十二司,或說七十六司),分司眾務。其中最有名的是速報司,傳說速報司的司主是包拯,也有人認為包拯是第五殿閻羅王,司主應該是岳飛。

  據說農歷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岳大帝的誕辰,自宋朝始,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以祭祀東岳大帝,地點在東岳廟即岱廟。每逢廟會,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向東岳大帝頂禮膜拜,以祈求大帝保佑冥間親屬免受折磨。泰山以外,以北京岳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時期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生前正直之士 死后任泰山府君

  關於泰山神東岳大帝的身世來歷,有很多民間傳說,道教著作也編了一些故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盤古化身。民間傳說認為泰山是盤古死后頭部化成的,《述異記》稱:“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五運歷年紀》也有類似說法,這種說法歷史悠久﹔

  二是金虹氏。此說也與盤古有關,因為金虹氏是盤古的五世孫。《歷代神仙通鑒》稱,盤古死后,有子名為赫天,他居住在泰山,從此世代相傳。赫天生胥勃氏,胥勃氏生玄英氏和少海氏。少海氏娶彌輪山女為妻,彌輪夫人夜夢口吞兩個太陽,遂生二子,一名金蟬氏,一名金虹氏。二子秉承先祖之靈,喜修道,俱修成正果,金蟬氏得道后成為東華帝君,金虹氏即東岳大帝﹔

  三是太昊。太昊即上古帝王伏羲。道經《洞淵集》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岱,主萬物發生。”《枕中書》也稱,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恆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

  四是天帝之孫。《孝經援神契》稱:“泰山,一曰天孫,言天帝之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說,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

  五是上清真人。唐代道士司馬承禎說:“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即為此說﹔

  六是黃飛虎。此說出自《封神演義》,是小說虛構的人物。該書第九十九回說:“封黃飛虎為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岳勘對,方可施行。”

  民間還認為,泰山府君一職,並非終身制,而是輪換制。許多位泰山府君,都是由生前正直之人死后擔任,這種說法與閻羅王的傳說相當類似。可見民間對東岳大帝寄予厚望,希望這位幽冥教主在陰間也能鐵面無私,為百姓主持正義。

(來源:廣州日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