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 長心眼
孫權以楊竺所白(陸)遜二十事問(陸)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公元245年,對於東吳名將陸遜而言,是毀滅性的一年。陸遜是東吳軍事上的一道最有力的屏障,大家最熟悉的是他火燒連營擊潰劉備,而且他為人謙遜低調,從來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結合他杰出的軍事才能而言,算是個完人了。
然而,老陸在晚年也下了一著臭棋。一向謹慎立身的他,居然攪入東吳立太子的事件。當時,孫權為太子的人選舉棋不定,原來立好的太子地位不穩固,忠心耿耿的陸遜顧不得自身的安危,上書請求穩固太子地位,不要節外生枝,而且上書的態度很堅決,要“叩頭流血”。上書一次還不要緊,又上書三四次,而且要求直接上京城與孫權面對面辯論,看樣子是要跟孫權玩真的。
孫權果然跟老陸玩真的,把陸遜的兩個外甥全抓起來,判處流放﹔太子的老師吾璨也因為跟陸遜交往密切,下獄被判死罪。收拾完陸遜身邊的人,孫權又派使者上門指責陸遜。陸遜最終受不了這個刺激,一代名將憤懣而死,享年63歲。
卷入如此嚴重的政治事件,又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陸家看樣子就要衰落了。接下來,看看他的后人是如何表現的。
陸遜的次子陸抗,當時才20歲,毛頭小伙子一個,在外帶兵。他率領五千軍隊給父親送葬后,回到京城向孫權謝恩。孫權余怒未消,就把楊竺告發陸遜的二十條罪狀扔給陸抗看,並質問:你給你死去的老爸解釋一下。孫權這一回真的是想摧毀陸家,要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回答如此艱難的政治題目,而且還不准任何賓客指導。
沒想到的是,年紀輕輕的陸抗居然一條條都回答得很有道理,既不過分解釋,也不委屈接受。孫權見陸家這小子如此機敏,怒氣漸漸消解了,恢復了對陸家的信任,繼續委以軍事上的重任。
陸抗在家族面臨危機的時候,理性地做出應對。其實,孫權在乎的未必是他的解釋,而在於他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大將風范。這會讓孫權覺得東吳還是少不了陸家,因此能重新建立對陸家的信任。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