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鳴梁》打破《阿凡達》在韓票房紀錄 韓國最高票房電影 原來是部抗日大片
一部韓國本土電影僅用了18天就打敗了《阿凡達》在韓國1362萬名觀眾觀看的總票房紀錄,登頂韓國影史票房冠軍。目前該片仍在持續熱映,甚至連韓國總統朴槿惠都走進影院與普通觀眾一同觀看。這部電影就是7月30日上映的古裝大片《鳴梁:旋風之海》。在總人口約5000萬人的韓國,《鳴梁》的觀影人數已經超過了1500萬人,總票房折合人民幣超過7億,這意味著每10個韓國人中,就有3個人觀看了這部影片。
韓國人多愛看電影?
每人一年看4次堪比美國
別看韓國整個國家隻有5000萬人口,觀影人次卻高得驚人。以《鳴梁》1500萬觀影人次為例,如果一部電影在中國能達到同樣的號召力,那它的觀影人次將高達到4.1億,以每張票35元計算,票房將是恐怖的143億人民幣!
票價約50元人民幣
去年一年,韓國觀影人次為2.133億,平均每個韓國人一年進了至少4次電影院,和全球人均觀影人次最高的美國幾乎持平!而中國這個數據是0.45———平均每人每兩年才進一次電影院。而韓國電影票價並不高,2012年的全國平均票價為43.5元人民幣,首都首爾的票價約48~54元人民幣,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便宜。如果考慮到韓國去年人均年收入為2.6205萬美元(約16萬人民幣),而中國最高的上海和北京分別是4.1萬和3.6萬,那這個票價實在很低。
本土片完爆好萊塢
韓國人愛看電影,當然與韓國本土電影質量高有密切關系。韓國本土電影票房早在2010年就全面超越進口片,以2013年為例,167部韓國本土電影票房佔比達到60.8%,擊敗了包括好萊塢大片在內的624部進口片。韓國去年票房前十的電影中,隻有兩部進口片,分別是《鋼鐵俠3》和《僵尸世界大戰》。請注意,這是在沒有如中國那樣的“國產片保護月”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余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大舉侵略朝鮮。
開戰初期,朝鮮軍隊損失慘重,海軍被打到隻剩下12艘軍艦。朝鮮王在洶洶民意下被迫重新啟用李舜臣統領海陸軍抗日。
由於與日軍的兵力相差過於懸殊,李舜臣決定在鳴梁海峽與日軍決一死戰。10月26日清晨,李舜臣派出一艘軍艦引誘日軍進入鳴梁海峽,由於海峽太過狹窄,水流湍急而流向每隔3小時一變,日軍的尖底艦船在湍急的海流中搖晃不定,李舜臣利用埋伏在岸上的火炮和僅存的12艘艦船的火炮猛攻日軍,最終擊沉日軍31艘軍艦另有92艘日艦被損毀到喪失戰斗力,這佔到日軍艦船的約一半。
此次海戰朝鮮宣稱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陣亡人數隻有34人。日軍經此一戰補給線被斷,被迫撤軍。此戰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
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事實上,跟中國票房最高的國產片《泰囧》是部喜劇片不同的是,《鳴梁》不是一部迎合娛樂觀賞需要的爆米花電影,而是一部頗為厚重的民族史詩電影。
《鳴梁》由2011年韓國電影票房冠軍《最終兵器:弓》的導演金韓民執導,主人公朝鮮名將李舜臣也是韓國人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影片講述了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將軍在鳴梁海峽以12艘板屋船擊退330艘日本入侵船隊的故事,也是朝鮮戰爭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海戰案例。
為何受到總統的稱贊?
韓國總統朴槿惠觀看該片后大贊影片質量,該片優秀的幕后團隊是影片質量的保証。《鳴梁》128分鐘的時長裡有61分鐘都是海上戰爭的場面,這些鏡頭完全是靠錢堆出來。著名攝影指導金泰成接下了這一高難度的挑戰,全片特效鏡頭超過1500個,動用了韓國國內大半特效公司和好萊塢特效公司。《最終兵器:弓》、《雙面君王》的服裝組也為影片打造了還原度極高的鎧甲與兵器。
為什麼韓國人如此捧場?
除了該片的高質量外,影片的故事和人物賦予的特定意義也是受追捧的原因。媒體普遍認為,韓國社會在“世越號”沉船慘劇發生后產生了“國家未能保護國民”的想法,因而渴望出現一個李舜臣般的人物,帶領國民走出困境。青瓦台發言人也稱,朴槿惠觀看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表明帶領韓國走出目前困境的決心。而朴槿惠本人也曾在正式場合發言時引用李舜臣的台詞:“忠,一定是要向著百姓的。”(本報綜合)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