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受審
東條英機接受盤問
核心提示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中,日本軍國主義的血腥內幕越來越多地被揭露出來,獨霸亞洲、統治世界的陰謀正在一點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隨著太平洋階段的審理開始,法庭也進入了庭審中的最后一個高潮:那個自殺未遂的日本軍國主義頭子、戰爭元凶東條英機被推向前台。
這是人們期待已久的。
1947年12月26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對東條英機進行審理。希特勒和墨索裡尼死了,隻有東條英機是這次大戰中僅存的最高責任者,也是唯一能說明挑起戰爭真相的人。
1947年12月26日下午,東條英機的辯護人清瀨一郎仍舊穿著高腰軍靴開始為被告作開頭陳述。他聲明,除了東條英機自己作証外,辯護方面不打算請任何其他証人出庭作証,也不打算提出任何証據。
清瀨一郎在開頭的陳述中概括了口供書的要點,完全否定了大東亞戰爭的侵略性質。清瀨進一步強調說,不要忽視了口供書中所主張的,即二戰中的日本政策不是侵略,而是為了各民族的獨立,為了使各民族從殖民地中解放出來。清瀨一郎的囂張氣焰讓人難以忍受。
接著,法庭傳喚被告東條英機。在例行公事的宣誓后,東條英機開始朗讀他的口供書。這份口供書長達220頁,四易其稿,彌漫著一股日本記者形容的“東條腔調”。口供書朗讀了3天,除了開頭部分是他自己朗讀之外,其他的由美國辯護律師布魯韋特代為宣讀。
口供書主要內容是東條英機為自己和日本軍國主義辯護。他在口供書中說:日本並沒有預先計劃、准備對英美發動戰爭﹔發動太平洋戰爭是迫不得已的自衛行動﹔推行大東亞共榮圈是根據亞洲各民族意願做出的,不是侵略,是解放﹔至於掠奪這些被侵略國家的資源,虐待這些國家的人民是戰爭的需要﹔所謂“軍閥”是不存在的﹔天皇對於開戰沒有責任﹔日本的戰爭沒有違反國際法,做夢也沒想到由戰勝者進行審判。
東條英機的口供書立刻遭到國內外的批判、攻擊。美國的《紐約時報》斥責東條英機的自衛戰爭論是強盜理論。
從東條英機為自己辯護的口供書裡,人們看到了一個堅持軍國主義極端立場的頑固形象。
季南開始反駁盤問
季南問道:你這份宣誓口供書的目的,到底是在作証,還是想在法庭上發表你的議論?你的目的是想說明你自己無罪呢,還是為了向日本國民宣傳過去的帝國主義、軍國主義?
季南接著問道:你是不是說,對美國及其他西歐各國的進攻,理由是這些國家妨礙了你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是不是說,這是你們發動戰爭正當化的一個理由?
季南追問道:你是否考慮過侵略滿洲的后果,那將引起中國的反日情緒?
東條回答說:中國對日的反感,早就有了,而日本絕對沒有侵略滿洲的行為。
季南通過盤問,把侵略者的荒唐邏輯暴露無余。接著,季南開始太平洋戰爭階段的盤問。
東條英機試圖推卸自己在戰爭中的責任,但季南就是抓住不放,而且他的提問也越來越尖銳。
在法庭上,東條英機極力想擺脫他下令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責任,他詭辯說這是政府的意思。而季南則抓住東鄉茂德11月5日發出的電報不放,因為,正是在那一天,東條英機已經明確無誤地確定了內閣總方針:如果這最后兩個方案都談不成,日本就要和美國開戰。
季南通過盤問,達到了他的目的,那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在東條英機主持下,已經決意要陰謀發動太平洋戰爭了。東條英機正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
東條英機被判有罪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理中,人們感到疑惑的是,難道一個東條英機就能發動對盟國的龐大戰爭嗎?他背后的支持者又是誰?
1948年1月7日上午,衛勃開始代表法官親自訊問作為証人的東條英機。
衛勃突然問道:是誰最后就開戰問題向天皇進言的?除了你之外還有誰,向天皇建議對英美開戰的?
東條緊張地歪了歪腦袋:我和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和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最后決定去見天皇。我和兩總長說,為了保証日本生存,簡單地說,除了戰爭之外,沒有別的活路。於是天皇接受了建議。
但是,東條英機所說的杉山元已經自殺了,永野修身1947年1月病死在巢鴨監獄了,唯一知道真相的,隻有東條英機。但他說的就是事情本來的真相嗎?
衛勃在提出這個尖銳而又敏感的問題之后,突然終止了訊問。
這成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進行中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話題,於是,世界各地的輿論紛紛做出猜測,認為盟軍政策將要出現重大變化,日本天皇有可能受到審判。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過程進行中,日本天皇裕仁的確是一個法庭無法繞開的焦點人物。
但是,在衛勃直接訊問東條英機的第二天,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后,衛勃正式宣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不起訴日本裕仁天皇。
至於在前一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從現存的史料中無法找到答案。
這是個迄今無人破解的謎團。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一開始就確定了一個方針,那就是,不起訴日本天皇裕仁,這是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所以,法庭檢察方面和辯護方面通常都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一致,即對於裕仁天皇的評價不置一詞。
但是,作為首席檢察官的季南和作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的衛勃,就他們個人的政治觀點來看,他們是主張要把日本天皇推上歷史審判台的,這從他們陸陸續續發表的談話裡可以清晰看出來。
所以有研究日本史的學者推測,季南和衛勃就是要故意在審判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把矛盾引向日本天皇,但他們也知道,如果繼續下去,將得不到美國政府的任何支持,所以也就及時收場了。
從開始到結束,東條英機不惜一切代價掩護天皇。
這也是戰后日本政府和日本戰犯以及戰犯辯護團從一開始就確定的最高辯護方針。
1948年1月7日對東條英機的審訊結束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最終認定,被告東條英機自1937年出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以后,在他參與的所有戰爭陰謀中,他都是主謀之一,法庭判定他有罪。
(來源: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