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皇帝朱瞻基玩的“捶丸”跟現在的高爾夫很相似。
戰國早期的青銅建鼓座。
曾侯乙身上挂的玉佩。
曾侯乙的棺材,超級大,花紋繁復。
3個英語專業畢業的80后,在北京從事著英語翻譯方面的工作,可是平時一到周末,大家就愛結伴去博物館,“現在博物館的解說功能很發達,可是裡面無論是電子解說還是導游解說,都有點照稿子讀的官方腔調,我們幾個就想著把自己對博物館文物的了解和理解,跟同好者做一個分享,於是就開了一個微信號‘一起去逛博物館’,沒想到,粉絲大增的同時,得到的回饋就是解說得很詼諧,但又認真專業。”這三位中“claypigeon”這麼告訴記者。 揚子晚報記者 孔小平
趣說人:曾國君是中年文藝男
記者饒有興趣地加了他們的微信號,先看了一下最新幾期,發現這種關於博物館藏品的介紹與解說員完全不同,更加口語化。其中關於《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就有20多篇。像其中的第23篇就介紹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9展廳的幾件寶貝,如青銅建鼓座,是戰國早期的,開篇就介紹說“這個‘美杜莎’似的玩意是一隻大鼓的鼓座,如果你知道它的主人就是那位愛文藝、懂家裝的曾國國君曾侯乙,就不會對如此古靈精怪的樂器配件感到驚訝了。”
從圖片上看,這個鼓座由8條大怪龍和數十條小怪龍盤結而成。另外,還有獸面紋青銅鼓等。這種文章讀起來就像有個同游博物館的同伴在你耳邊閑聊的感覺,還把一個國君說成了一個中年文藝男的感覺,覺得特別有時代感。
看精彩:館內秦漢漆器多到能開超市
再看他們對博物館文物的解讀,充滿了對博物館文化的熱情和激動。“claypigeon”表示,文章裡都是我們幾個逛完博物館的感覺,所以肯定是與官方解說完全不同的角度,語言和情緒也都更發散。還是看《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這個展覽的完結篇裡解說道,湖北省博物館率領眾多市縣文博機構帶來的100多件精品展現了絢爛的楚文化,其中尤以商代盤龍城遺址、戰國曾侯乙墓和戰國九連墩的文物最為精彩。“不過這次並未展出湖北所有的精品,比如曾侯乙墓裡的文物,如曾侯乙睡的棺材,超級大,也超級漂亮,超級到禁止出國展覽。還有曾侯乙身上挂的玉佩,整整26節,長達半米,同樣不准出國。另外,青銅尊和盤子,上面麻花一樣的紋飾足以供十位專家各寫10篇論文了,還沒研究透呢,當然也不能隨便出去展覽。”
“這位國君的家當實在是太精彩了,但如果你以為湖北省博物館就隻有曾侯乙,那又大錯特錯了,從一百萬年前到一百年前,湖北省博物館能鋪出一條不斷檔的精品之路。”介紹裡說,如80萬年前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比“北京人”還要早三四十萬年。還有商代玉戈等,另外“之前看到的漆器都是東周的,湖博的秦漢漆器更是多到可以開超市了,而且品相極佳。”
逛南博:體育文物展上的“捶丸”類似“高爾夫”
記者發現,剛結束的南京青奧會,也是“一起去逛博物館”的選題,裡面探訪的是南京博物院藝術館二層“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接受記者採訪的“claypigeon”說,三人團隊中有一位是南京人,青奧會期間他特地去看了這個展。記者看到,文章裡說,“青奧會落下帷幕,而體育運動的風尚永遠不會消失,作為向青奧的獻禮,《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架設了一條連接古今的神奇走廊。”展覽中的圖片部分,有兩千年前漢朝人在玩“技擊”和現代人玩的“擊劍”,真是形似神更似。還介紹了展覽中的一幅珍貴國寶,即《馬球圖》,據說是最早有關馬球運動的圖像資料,珍貴到禁止出國展覽,必須花300大洋才能在陝西歷史博物院的壁畫館才能見到它。
這個微信號的內容之所以那麼可讀好玩,是因為作者們都是認真詼諧的博物館迷,“你沒看錯,確實有一位古裝人士在打高爾夫球,此人乃大名鼎鼎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即明宣宗。圖版上說他玩的是‘捶丸’,類似於現在的門球。可是看看地上的小洞,這分明就是高爾夫嘛。宣德皇帝有過宏圖大業,也愛好娛樂消遣,特命人將自己享樂時的身姿繪制成圖,成就了如今僅存的這幅明代早中期宮廷繪畫長卷《明宣宗行樂圖》,現藏北京故宮。”
揭幕后:下載論文 先“吃透”再生動寫出來
“claypigeon”告訴記者,其實這個微信號是個十足的公益號,因為身在北京,文物資源豐富,周末他們三個人又愛逛博物館,逛完之后寫寫介紹和心得體會還是很樂意的,所以目前做得還挺得心應手,“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自我學習和完善的過程。為了寫一篇文章,需要花上好幾個小時,要讓文物的資料更翔實准確,如今百度已經不夠用了,我們還到專業論文網站去下相關論文來研究,吃透了,才把自己理解的意思生動地寫出來。”他表示,大家平時都有正職工作要忙,這些稿子大多是周末寫的,8月8日上線發送第一篇,保持每天都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