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8日訊 (記者周永亮)2014年11月17日,嘉德講堂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二層報告廳舉行,此次講座邀請了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先生講述明式家具的收藏。他認為現在明式家具價格高居不下,其原因除了它在世界上認同度比較高、擁躉最多,中西方專家學者著述最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黃花梨木材價格飛漲。黃花梨大料在2011年后,基本從木材市場退出。目前,海南黃花梨價格在兩到三千萬每噸,越南黃花梨也在一千萬左右每噸。
最好的明式家具產生於什麼時代?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在中國古代器物類中有兩個門類是世界認同度最高的,瓷器和家具。相比而言,書畫、玉、金石文化對西方來說是有隔膜的。中國家具有三千年歷史,如果把竹席、篾席也算作家具,中國家具的歷史可以上推到五千年前。有許多人認為,西方的居住文化是石文化,中國的居住文化則是木文化。此論由來已久,無論是否科學准確,都從某個認識角度形容了中國人與木的情感聯系和對木的心理依賴。
“在明代之前,中國家具在整體水平未完全成熟,留存實物比較少,所以我們現在中國古典家具,其實主要是指明清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其取得的成就是最為光芒耀眼的,經過唐宋等多個文化高峰,在明代晚期完成了明式家具的風格。”海岩說,在世界范圍內,明式家具長期是一枝獨秀的,是其他家具不能比肩的,經常作為中華文化圖騰、標志。
相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的藝術、學術價值長時間被忽視,以前有“十清不抵一明”的說法,近些年來有所轉變。
“明式家具”是指家具類型的藝術風格,明代家具則是指家具制作的歷史時期,是完全不同的分類。“明式家具”(包括“清式家具”)必備的形、藝、材三要素,缺一不可。“即便是產生於明代的漆飾家具、雜木家具,竹藤家具等,我以為皆不能算是完整經典意義上的‘明式家具’。”
當然,並不是明代生產的所有家具都可以稱之為明式家具,其風格是在明代晚期得到完善,專家學者認為明式家具的黃金時代在1550年到1750年之間,明末100年,清初100年,包括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中也認為是“明與早清”。也就是說,明式家具並不僅限於明末,在清初也生產了大量家具精品。
明式家具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目前很多人對明式家具進行了定義,但大部分都是偏模糊的,更多地用了典雅、雋秀、素雅等形容其,其實並沒有特別明確的介紹。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海岩做了一些總結歸納:“今天人們生活中說到明式家具,主要是指家具的款型,至於是不是傳統用材,是不是傳統榫卯工藝,都不會太過關注。所以‘明式家具’事實上也就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明式家具”的用材當然還可包括楠木、榆木、柞榛木等各種軟木,甚至包括‘明式家具’文人款型的漆飾家具。狹義的‘明式家具’是從明中晚期開始,由文人參與制作,追求硬木天然的色澤紋理,追求科學的結構法度,追求精巧的榫卯構造,追求簡潔自然的造型設計,追求線腳雋秀的美學意趣的江南文人家具的統稱。”
現在很多人把明式家具往宮廷家具上靠,讓其顯得尊貴,實際上明式家具並不是宮廷家具,明代宮廷等級最高家具是漆制家具,清代宮廷等級最高的家具是紫檀和大漆家具。
從數量上來說,宮廷家具中的硬木家具中,在硬木家具中,紫檀排到第一位,黃花梨第二,但也有很多黃花梨做的清式家具,比如鹿角椅。
明式家具何以形成如今地位?
在明代,漆式家具仍然是宮廷主流和最高等級的家具。明代晚期,明式硬木家具特別是以黃花梨為主要木材的硬木家具也僅僅是江南文人的時尚創造,雖然貴重,但是卻沒有成為主流。換句話說就是明式家具並不是明代家具的代表。那為什麼明式家具有如今的地位呢?
其實,明式家具如今的地位形成於20世紀上半葉,其簡約的造型與西方現代包豪斯設計為先導的現代主義風潮非常吻合,西方設計界認為其對西方設計有啟蒙價值,甚至認為明式家具是極簡主義思潮的鼻祖,所以對明式家具推崇備至,西方藏家和博物館開始大量收藏明式家具。因為近百年來中國文化處於邊緣和弱勢,所以凡是主流文化追捧的事物和觀點,中國的學界、收藏界、知識界都會跟風,所以也造就了明式家具如今的地位。
目前,家具拍賣的世界紀錄是清代紫檀家具造就的,主要是因為西方對宮廷題材的追捧,但在世界家具交易市場上,明代黃花梨家具的地位仍是不容撼動的。相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成熟於清中期,它跟明式家具沒有任何傳承關系,受到清代政治、思想、文化、審美等影響,在工藝和選材上差別很大。
明式家具為何而生?
明代晚期,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很多文人脫離官場,以蘇州為中心形成了當時的文化中心,有統計當時約四分之一的書畫家集中在蘇州地區,明四家等都是出自蘇州。
明代是最后一個漢族統治王朝,經過幾千年的積累,佛道儒各方面修養已經達到了極高境界。蘇州園林熱也是從蘇州開始,這對家具的需求又起到推動作用,所以明式家具從造型、線條、工藝充滿了文人哲理寄托和審美功能。“很多人把古代家具歸為實用器,我一直不贊成。實際上,明式家具從誕生之初,就帶有藝術和審美功能,帶有創造性質。”
關於文人在明式家具中的角色,歷史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文人主導明式家具設計,有人認為家具多出自民間工坊,因為家具尺寸相差無幾,應該是工坊生產的。海岩認為,明代文人參與家具設計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清代帝王參與了清式家具的設計制作。另外,買家品味很重要,文人階層作為當時家具的主要購買者,直接引領了當時的家具風格。家具尺寸類似可能受到當時風氣、風水等影響。
其次,明隆慶朝開放海禁,打破閉關鎖國的千年禁忌,黃花梨木經商貿路徑自老撾、越南進入中國。產於中國海南島的最優質的黃花梨也得以跨海登陸,繼而進入北京皇宮的大雅之堂。同時,精密的榫卯結構,是中國家具文化的特殊貢獻,其精密是需要硬木作為條件的。同時,榫卯結構是跟中國的世界觀、宇宙觀分不開的,講求和諧的,不違自然。
再次,工具的進步,刨子的發明和普及是明式家具產生於明代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黃花梨成為明式家具的首選木材?
明代常用木材,有黃花梨木、紫檀木、鸂鶒木(南方也稱杞梓木)、鐵力木(也稱鐵犁木、鐵栗木、東京木、格木、鐵木、鐵刀木)、櫸木(亦稱南榆)、烏木(與現在烏木不同),但為什麼明式家具最終選擇黃花梨作為首選木材呢?
海岩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明代是漢族統治的最后一個王朝,當時文化積累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農耕文明造就了對太陽和土地的崇拜,黃花梨是紅黃色,和漢族人喜愛的顏色非常吻合﹔第二,明代尚紅,清代尚黑,是為定論。雖然明清兩代最終皆定都於北京,但明初朱元璋先是立都於南京,他死后建文帝登基執政也在南京,所以明代多被認為是起源於南方的政權。南方為火,明王朝因此自認以火德王﹔明代國姓為“朱”,也是火的意思﹔第三,黃花梨天然質感,深符文人審美情趣,是與極簡造型最為搭配的木材,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能完美搭配的木材。
明式家具的價格判斷
明式家具在歷史上有盛有衰,在明代時盛極一時,清代則讓位給紫檀。以前清代家具價值多年被低估,近些年來才逐漸被收藏界所認識,市場價格漸漸回歸。
明式家具價格從上世紀中期開始,一直在穩步上升,到現在價格高居不下,其原因除了它在世界上認同度比較高、擁躉最多,中西方專家學者著述最多,海岩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黃花梨木材價格飛漲。黃花梨大料在2011年后,基本從木材市場退出。目前,海南黃花梨價格在兩到三千萬每噸,越南黃花梨也在一千萬左右每噸。
現在我們有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之分,但對老家具來說,有的人認為老家具沒有海黃,主要是因為在清代初期,海南大部分為晚明政府控制。同時,歷史有紀錄,越南向中國進貢花梨木,也就是現在黃花梨。但海岩認為老家具不分海越,海黃、越黃都有,其中越南偏多,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區分過海南和越南。海黃和越黃的區分是從2000年開始的,由國家紅木標准頒布之后。在國內外大型拍賣公司中,沒有區分過海南或越南,老家具不分海南和越南。
“因為我很多時候是買新家具,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看錯木材,就黃花梨而言,海黃和越黃最早有十幾倍的價差,如果越黃當成海黃就是虧了,所以看准木材非常重要。”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