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考古隊細數發掘古城始末 為金元史研究添重要信息

段超

2014年11月15日10:00    來源:新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考古隊細數發掘古城始末為金元史研究添重要歷史信息

這座古城,曾被夯土高牆圍起,城牆上的“馬面”,捍衛著城裡的繁榮。洮兒河水從西北奔流而來,緊緊地包裹著城市的一角,滋養著城裡的文明。

古城名叫“城四家子”,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鄉古城村北部,是遼金時期的古城。如今,隻剩斷井頹垣,黃土掩埋的,是曾經的遼金盛景。

古城過去不為人知,直到一支考古隊伍的到來,它的故事才被娓娓道來。

有些建筑經歷不止一次興廢

這支考古隊來自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行9人。領隊梁會麗說,該城址於1961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城四家子城址發現年代較早,但一直未能進行深入研究。”

為進一步揭秘古城,2013年5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城四家子城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這也是對這座城址的首次考古工作。

古城牆的殘垣依稀可見,城內大大小小的“土包”,是曾經的建筑被黃土掩埋的証明。通過測量,考古人員發現,城四家子城址現存城牆周長達到5748米。城牆上分布多個高於城牆頂部的“馬面”,功能是用於軍事防御。部分城牆遺跡依然比較宏偉,北部城牆現存高度最高達7米左右,最寬部分達18米。梁會麗說,這些“土包”裡掩埋的都是當年的建筑,時代變遷,地表部分被破壞了,隻剩建筑的台基可循。

考古隊選了幾處體積較大的“土包”進行鑽探,所用的工具是洛陽鏟。在“土包”上,洛陽鏟向下鑽了近3米,一鏟土上來,梁會麗看到了質地堅硬的夯土,看到了紅燒土、炭灰,“這說明,這些‘土包’均為高於當時地表的夯土建筑台基,當時城內應該有較多高台式建筑,這些建筑大多成組修建,地上建筑規模較為宏大,地下具有深厚的夯土基礎。多數建筑經歷過大面積的火燒破壞,有的建筑存在多個倒塌堆積層,推測經歷過不止一次的興廢。”

兩年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

對古城進行首次發掘,考古隊一做就是近兩年。挖掘區就選在城址的中軸線上,距離北城牆最近的一處“土包”,隆起於地表約1.5米。梁會麗說,挖掘區所處的位置是一塊耕地,長年耕作,早已使建筑本體蕩然無存,隻留下來了建筑的台基部分。發掘前,在地表就可以看見大片的瓦礫堆積,局部還能看到裸露在地表的夯土和磚砌牆基。

2013年,考古隊一直挖到了12月份,因天氣原因撤離。今年4月份,考古工作繼續。7月,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這個“土包”下的秘密,終於被揭開。這是一處高台式建筑基址,“土包”下為一座夯土結構的台基,平面大致呈長方形,坐北朝南。

通過對該建筑基址的發掘,考古隊發現,此建筑經歷了多次營建過程。台基主體為西南—東北向。初建時邊緣用青磚混以土坯以及夯土包砌,南北兩側的中部留有上下台基的通道。台基上可見巨大的夯土構筑的方形磉墩,可知這個台基上曾經存在過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房屋。后期經過改建,在其上重新排布柱網,並繼續利用了早期的磉墩。台基東西兩側有夯土牆,牆外側有排水溝、道路等附屬設施,台基南側發現帶有火炕的房址,以及灰坑、灶址等居住遺跡。

部分文物有遼金時皇家特征

在考古隊員挖掘古城內“土包”的過程中,一系列文物隨之出土。這些看似殘破的物件,把時光雕刻在身上,成了古城最好的名片。

梁會麗介紹,該建筑基址內出土的以板瓦、筒瓦、獸面瓦當、鴟尾、獸頭殘塊等屋頂建筑構件為主,還出土大量陶瓷器殘片。“尤其是板瓦,質地非常厚,遼代多為皇室建筑所用,普通人家是根本不允許使用的。”她說,部分出土文物帶有明顯的遼金時期皇家特征,可見建筑等級非常高。

通過考古發掘可確認,該建筑基址在建成后曾經歷過多次改擴建和重修,沿用時間較長。在早期地層中,考古人員發現若干泥塑佛像殘塊,部分出土綠釉瓦上還見有墨書“施主”、“興教院”等字樣,“這反映出該建筑基址與宗教相關,推測為一處佛教寺廟建筑基址。”梁會麗說,此外,還見有“大安八年”、“大安九年”等字樣。“大安”為遼道宗耶律洪基的年號,公元1085年至1094年,處於遼代晚期,這對於判定該建筑始建年代具有重要價值。

探秘

北城牆保存狀況最好

11月13日傍晚,殘陽斜照,梁會麗帶著我們,對古城進行了一次探秘。

從白城火車站一路向南,經過了約50分鐘的顛簸,轉過狹窄的鄉間小路,眼前出現了一排近4米高的屏障,遠遠看去有些像土丘。梁會麗整理了一下頭發,“古城到了,前面就是北城牆。”

城牆的斷面上有一個較新的剖面,這是考古隊之前進行考古發掘時留下的。通過發掘,發現牆體經由一層層夯土夯筑而成,每層厚5~15厘米不等,非常堅硬。城牆形狀呈梯形體,登高望遠,可以依稀辨認出突出牆體的,被風雨殘噬的“馬面”。通過發掘發現,該北城門曾遭遇洪水沖擊,保存狀況較差。“城門兩側牆體的地下基槽中,出土了較多遼代晚期的廢棄瓦件,可知至少城牆具有地下基槽的那一部分牆體,營建時間晚於遼代,門垛處包磚的規格也顯示出相對較晚的建筑風格。由此推斷,目前所見城門的修建時代應為金代。”梁會麗說。

古城平面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方形,形制較為規整,東西南北各有一處帶有瓮城的城門。東城牆及北城牆外側均挖有護城壕,西城牆及南城牆則利用洮兒河水形成的天然屏障作為防御。目前,保存狀況最好的一段城牆是北城牆。

提到與當地村民相處的過程,梁會麗笑了,“最開始大伙都叫我們‘挖寶的’。”正是因為對考古工作的不了解,工作之初,一些當地人很抵觸,“過路都要收費。”

意義

研究遼金元史具有重要價值

梁會麗說,城四家子城址是東北地區諸多遼金城址中規模較大且保存現狀相對較好的一座。

“這次出土的一些刻有文字的磚瓦,証實了四家子城址是中國歷史上遼代長春州、金代新泰州的城址,城四家子城址確實是遼代始建、金代元代沿用。”梁會麗說,據考証,該城址曾是遼皇帝春捺缽(契丹語“行宮”)所在,級別頗高。“在遼金至明初幾百年間,這裡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於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東部地區遼金元三代方圓數百裡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梁會麗說,此次對城四家子城址的考古鑽探和發掘工作,使學術界從全新的視角對該城址有了深入的認識。

城四家子城址自遼代始建直至明代逐漸廢棄,歷經400余年滄桑,其積澱的歷史信息為研究遼金元史具有重要價值,為研究遼金城市建制、經濟貿易、文化政治提供了實物依據,亦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設計史的重要實例。

本報記者 段超(來源:新文化報)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