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魯迅舊詩功底深 詩句與楚辭關系親密

張宗子

2014年12月19日08:49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魯迅與舊詩

  和朋友聊天,說起各自最喜歡魯迅哪首詩,我想都沒想,說最喜歡他1933年題寫給日本友人的那首《無題》:“一枝清採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無奈終輸蕭艾密,卻成遷客播芳馨。”

  魯迅還有不少詩,短短幾句寫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動,如“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還有著名的《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朋友喜歡的《亥年殘秋偶作》,其中的“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發寒”寫出了魯迅心中的寂寞,這一聯在魯迅的七律中也是我特別珍重的。

  魯迅舊詩功底深,但不有意作舊詩,這和他一貫的文學主張是統一的。發誓從文,立意在啟蒙,“抨擊舊禮教,暴露社會的黑暗,鞭策中國病態的國民性”,所以他選擇最有力的武器:雜文和小說。這一點他在書信裡,特別是致楊霽雲的信裡,曾反復申明過。他的終生摯友許壽裳說:“魯迅之舊詩,多半為索書者而作。”許廣平也說:“迅師於古詩文,雖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應友朋邀請,或抒一時性情,隨書隨棄,不自愛惜。生嘗以珍藏請,輒遭哂笑。”盡管如此,許壽裳說:“詩雖不多,然其意境聲調,俱極深閎,稱心而言,別具風格。”

  讀魯迅的詩,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和楚辭的親密關系。許壽裳說,魯迅熟讀屈原作品,詩中採用屈賦詞語最多,像“一枝清採妥湘靈”這一首,“全首用騷詞”——類似的還有另一首《無題》中的“洞庭木落楚天高”。小說集《彷徨》的題詞選用的是《離騷》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北京時,魯迅書房“老虎尾巴”的牆壁上挂的是他集離騷句,由喬大壯書寫的一聯:望崦嵫而勿迫,恐鵜?之先鳴。

  許壽裳回憶說,早年和魯迅談天,曾經問過魯迅,《離騷》中最愛的是哪幾句?魯迅馬上答出下面四句: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

  登閬風而?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

  哀高丘之無女。

  高丘無女,即回望故國、茫然無同道之人的意思。王逸注:女喻臣。這個典故,魯迅曾反復引用,既見於《摩羅詩力說》:“靈均將逝,腦海波起,通於汨羅,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又出現在悼丁玲的詩中:“瑤瑟凝塵清願絕,可憐無女耀高丘。”《湘靈歌》中也有“高丘寂寞竦中夜”的句子。《離騷》此四句所表達的情懷,正應和了“老歸大澤菰蒲盡”那一聯。如果說,上下求索代表了魯迅精神中的一面,哀高丘之無女,則代表了另一面。明知無望,依舊鍥而不舍,以無望為希望,同時又憤惋於現實的強大和個人力量的微薄。魯迅身上始終有一種易水蕭蕭的悲壯氣氛,這正源於他對黑暗的決不妥協和對現實的無奈。

  文章,魯迅最重南北朝,這是人所共知的。詩,周作人在《魯迅的青年時代》裡說:“詩歌方面他最喜愛的,楚辭之外是陶詩,唐朝有李長吉,溫飛卿和李義山,李杜元白他也不菲薄,只是並不是他所尊重的。”有意思的是,李賀、李商隱、溫庭筠,都是深受楚辭影響的,盡管表現不同。

  魯迅愛陶詩,愛李杜詩,但他很少寫古體,寫的多半是律詩。他的律詩,看得出來,技法是中晚唐和宋以后的,但沒有晚唐的衰頹氣,也不像宋人那樣一意精雕細琢,氣魄和寓意則是高古的。他的七律重理,偏向宋詩一路,七絕則有唐人的風致,比如這一首:“皓齒吳娃唱柳枝,酒闌人靜暮春時。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他有一兩首絕句和龔自珍相像,那是因為龔自珍也很受楚辭影響,並非魯迅學他。像《自嘲》和《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則有近代詩的影子。

  魯迅個性強烈,文如其人,作為“余事”的詩也是如此,所以要說像誰,接近誰,實在很勉強。古代常有某人詩作混入他人集子的情況,僅看詩本身,無從分別。他的文字風格獨特,是不容易和別人混淆的。

  魯迅的日記裡有一條:為楊霽雲書一直幅,錄夏穗卿詩:“帝殺黑龍才士隱,書飛赤烏太平遲。”其后開玩笑似的注明:“此夏穗卿先生詩也,故用僻典,令人難解,可惡之至。”魯迅不用僻典。他的戲擬詩用“今典”,如不知本事,難以明白,又多反話,便無異於雜文了。

  (張宗子 (旅美)作者居住於紐約,寫作以散文、隨筆、書評及影評為主,並有大量翻譯作品發表,著有《垂釣於時間之河》《書時光》《空杯》《開花般的瞻望》《一池疏影落寒花》等)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