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马伯庸(资料图)
编者按:“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自己的“阅读书单”,并深情讲述了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岁末人民网读书频道特别推出《文化名家晒书单》年终策划,力邀多位文化名家聊聊那些令他们爱不释手的好书,分享各自难忘的阅读经历和感悟。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许心怡)记者向马伯庸问起最爱的书单时,“《三国演义》!”马伯庸脱口而出,“我从小酷爱读‘三国’,特别钟爱诸葛亮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值得一探究竟。”。作为资深“三国粉”,马伯庸不仅反复阅读,还实地考察。今年10月,怀着对三国时代的无限向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马伯庸背起行囊,踏上了诸葛亮北伐之路。路上有什么见闻呢?听马伯庸为我们一一道来。
小时候为听三国评书 放学就往家跑
马伯庸最早接触《三国演义》是从小时候听评书开始的。“当时我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就喜欢听袁阔成老师讲的评书《三国演义》。每天一放学,我就撒腿往家跑,回家一边吃饭一边听,十分过瘾。” 马伯庸回忆道,“小时候,我喜欢的是《三国演义》里神怪的东西,感觉里面的人物都很帅,故事很好玩。后来,央视的老三国开播了,我就边比照电视剧,边拿《三国演义》的原文来看,慢慢地,就开始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去研究。越研究越深入,越看越喜欢,一直延续到现在。”
祭拜武侯真墓 为诸葛亮烧网友留言
“对三国书的喜爱源自对那个时代的兴趣,我一直希望有个机会能去实地考察。”今年10月,马伯庸终于如愿以偿,进行了一次“大三国遗址北线行”,重复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道路。
“六出祁山、五伐中原,是三国最精彩的大戏。空城计、失街亭,神奇的木牛流马和禳星续命,苦心孤诣的粮草攻略、军政布局……满眼全是传奇。”马伯庸说,诸葛亮的经历具有史诗感,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在探访的过程中,最令马伯庸印象深刻的要算勉县的武侯真墓。“这是诸葛亮真身掩埋的地方,不是简单一个祠堂。那里是我与丞相物理距离最近的地方,感觉特别奇妙。这种感觉是光看照片或是光去阅读,无法体会的。在现场会有一种历史和现实奇妙的结合感。”
马伯庸向记者描述了祭拜武侯墓的情景。“来到祠堂的正殿,我恭恭敬敬拜了三拜。我是个无神论者,一直坚持过庙不拜。但对诸葛丞相不一样,我一定要敬三柱香,这纯粹出于对一个伟大人物的敬意。” 马伯庸说,“看到青烟袅袅,在殿前柏树略作缭绕,才散在半空之中。我拿起打印好的网友留言,在蜡烛前引燃,然后迅速塞进香炉里,差点烧到手。打印纸在火焰的舔舐下慢慢卷曲,慢慢变黑,火苗在文字上快乐地跳动,好似丞相的目光在逐行审视。”
做完这一切,马伯庸走到殿后的武侯墓。“心脏没来由地狂跳起来。本来有很多感慨,可到了这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就像一个脑残粉,终于冲到偶像跟前,却羞怯到不敢说话,不敢挪步,只能肃立原地,默默注视着。” 马伯庸感叹,“我站在双桂之间,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诸葛亮的临终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导游说诸葛墓从未被盗过,因为丞相有大智慧,早早嘱咐薄葬,以熄盗墓贼的贪心。”
三国游记在微博上连载 将出一本专题杂志
对于这次三国遗址北线之行,马伯庸透露,会在微博上进行连载,并出一本专题杂志。“这一路我本打算写一篇短篇游记,但发现要说的东西太多了,还没到行程的一半就写了50万字,还是做一个大专题会更好些。后面如有人感兴趣,可以参考这个走。” 马伯庸如是说。
往期回顾:
【人物名片】
马伯庸,80后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等。 作品《寂静之城》2005年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 《风雨<洛神赋>》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破案:孔雀东南飞》等短篇获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