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文创产业集聚地老场坊:1933曾为远东第一大屠宰场

胡勇谋

2014年12月18日11:08    来源:楚天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文创产业集聚地老场坊:1933曾为远东第一大屠宰场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夜色下的田子坊老弄堂

  图为:田子坊里的扇子店

  图为:1933老场坊曾经是远东第一屠宰场

  本报记者胡勇谋

  老房子,特别是有故事的老房子,总让人心生出许多联想。走进九曲十八弯的石库门老弄堂,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时光仿佛倒流,我犹如置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说,依托东西交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建筑的优势,上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一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厂房、老仓库,通过引入新的时尚元素,形成了一大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如今,大上海的海派创造活力,因这一个个的创意引擎,澎湃兴盛。截至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数已近150家。

  海派弄堂里孕育出田子坊

  想要触摸到一个城市的核心并不容易,上海文化创意专家郑崇选认为,来上海,田子坊算一处。

  乘地铁9号线在打浦桥站下,1号口出来,就是田子坊。

  出来就惊呆了,狭窄的田子坊人山人海,挤都挤不动,更别说拍照取景了。走进巷子,第一印象就是,在武汉汉正街“老鼠街”不也是这样的吗?往里走,逛着逛着,才发现这个田子坊确实不是“老鼠街”。“田子坊”所在的泰康路,1998年前还是一个马路集市,后来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这里焕然一新。

  田子坊管理中心相关人士称,当初打造田子坊,就是要积聚海派特色文化,为大上海城市发展建立品牌。“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可创造出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项目,最受青睐。”该人士说,10余年来,田子坊的发展坚持“文化为灵魂、产业为基础、旅游为载体”,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师被引入,出售的多是设计师的最新原创作品。

  典型的江南民居、西式洋房、中式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工业厂房建筑,在这里都得到了保护,他们记录了上海自开埠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特质的空间意向表达,加上独一无二的原创产品,复古的老上海雪花膏、手工中国扇、京剧脸谱……这里很快成了能留住城市记忆和消费感受的地方。

  记者粗略数了数,这里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英国、加拿大、日本及港台等2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百余家创意企业,包括艺术画廊、时尚创意展示、建筑设计,辅之以10余个国家的风味餐饮、娱乐、购物等产业,田子坊的创意经济特色独具。

  目前,田子坊已拥有各类商户379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达242家,占总量的65%,成为沪上文化企业的重要集聚地,并已形成了10大文化亮点,包括陈逸飞工作室旧址、尔冬强艺术中心、张毅和杨慧珊琉璃艺术博物馆、陈海汶摄影工作室、贺友直书画社、郑伟乐天陶社、陈瑞元摄影工作室、李守白剪纸、艺术厅堂版。

  老厂房中诞生大众点评网

  几乎没有门脸,走到跟前才知道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众点评网。

  整栋楼都是那种黑白相间造型的,古典而不失现代化,文艺气息十足。一到门口就会被点评网的logo“萌萌哒”小黄人所吸引。

  一群年轻人的说笑声先传出门来,说说笑笑上了楼顶的天台,房顶有休闲位,屋顶草坪,还养着兔子。

  这里是被一片葱郁的绿意包围着的长宁德必易园,原建筑为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九研究所,后设计开发成了一处可以屏蔽都市繁华与浮躁的“桃源”之所,中国最大的城市生活消费指南网站“大众点评网”就诞生在这里。

  用“文化”吸引“文化”,用“增值”激发“创意”,在德必公司品牌部经理罗晓霞看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德必将园区经营与普通办公楼宇的物业角色彻底区分开来,从文创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包括由园区担保,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与风投合作,对接有潜力的文创企业;对初创阶段的文创企业,提供“以房租换股权”融资模式,以房租入股,与企业共担风险。

  如今,从1家到17家,德必园区吸引并培育起了一批批优秀文创企业,如大众点评、虎扑网、丁丁网、传漾科技、岸峰创新等,从当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大名鼎鼎,多少创业者实现了从骑着自行车来到开着宝马出去的自信人生,但他们始终与园区一起成长。

  旧屠宰场内上演顶级派对

  沿着虹口区沙泾路向前走,走到沙泾路10号,就会被耸立眼前的这栋建筑所震慑。

  “最早,是一名在高处看风景的老工程师发现了它。”花建称,从高处俯视,这栋建筑外方内圆,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二十四边形的主楼经由楼梯相连,整个建筑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

  这幢建于1933年的大楼曾是远东第一大屠宰场,曾经每天要宰杀500头羊、300头牛和100头牛犊,生产130多吨各类品质上乘的肉食,关系着上海全市人口的肉类供应。2006年,它华丽转身,启动建设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的华丽转身,并迅速与大上海的国际品牌实现文化联姻,让人不得不惊叹这批文化开拓者独到的创意眼光。

  上海大批曾在工业时期承担过重要角色的建筑,都因不再适合城市发展而遭到舍弃,但如何能让它们重新启用?

  “尊重历史,再现未来。”花建认为,保留建筑本身最本真的特色,同时又赋予它更多的现代功能,并植入最时尚的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使1933老场坊变身为既代表老上海辉煌历史,又承载现代文化功能的独一无二的沪上建筑景观。一些国际品牌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有着浑厚的历史记忆,在一起碰撞才能交映辉煌。

  自1933老场坊修复成功以来,法拉利庆典派对、BMW亚洲公开赛慈善晚宴、保时捷60周年车展、雷达表50周年庆典、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巴黎艺术设计展、王家卫电影《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Adidas三叶草经典系列狂欢派对、国际铂金协会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晚会、芝华士、可口可乐、耐克等等一系列国际一线品牌与影响重大的文化庆典活动,纷纷在此绽放异彩。

  随着1933老场坊知名度大增,如IPOD专卖店、American Apparel服饰店、UNISONO、亚洲时代陶瓷工艺品店、雪茄客上海俱乐部等一批国内外高档品牌纷纷落户于此。这座曾经承载古老工艺流程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全上海最激动人心的时尚先锋之地。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