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長沙城新洗浴生活,以盆堂浴池為主。當年星沙池分雅、正、優、客四等。雅座為浴客特設單獨白搪瓷盆。客座僅有大浴池,為大眾消費。但一些有錢人亦深愛泡浴池,寒冷冬日,浴池水熱,最易發汗。
民國時期,育嬰街(后改名育英街)長沙盆堂號稱長沙洗浴業“南半天”,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仍紅極一時。現在,如果不是“老長沙”,在黃興路步行街旁育英街肯定找不到長沙盆堂舊址。
老長沙洗浴業頭塊金字招牌新沙池,在時代變遷中,已顯寂寞。相片中左立者為現新沙池負責人劉勇。均為徐暉銘 攝
文/任大猛 繪圖/陳谷苗
新盆堂的出現,不隻女浴池外排起長隊
民國時期的長沙北門,一直是長沙城內較冷清之地。但在1930年12月的寒冷冬日,長沙北門北正街舊左宗棠祠(今湘春路長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前,卻車馬輕裘,笑語喧闐,來往人流絡繹不絕,並且清一色都是衣著華麗、裙裾飛揚的美女,一看就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她們擠在北正街,涌向舊時的左宗棠祠。
沒有別的,她們就為暢快洗個熱水澡。泡在汽水盆堂或水霧霞蔚的熱水池塘中,和閨蜜開懷說些暖心話。這是何等享受。
在冬天,一個女人獨據一個白色搪瓷浴缸,冷熱水管任意調節﹔或一群閨蜜嘰嘰喳喳泡在寬敞的熱水池塘中洗澡、打趣,這對於冬天本就畏冷,靠吃鹿茸丸、穿笨重衣服驅寒的長沙美女來說,不啻是時代給她們的一項新福利。
據1930年12月12日長沙《大公報》報道:1930年10月,長沙城內正式有了專門且獨立的女浴室,該女浴室開辦在長沙北正街舊左文襄祠女青年會內,專為湖南婦女界之用,女浴室“每人浴費,隻取一角,亦尚低廉。從此吾湘婦女,每入秋冬,即不憚沐浴之陋習,或可丕變矣”。
其實,在北正街女青會開辦專門女浴室之前,長沙不是沒有女浴室,而是女浴室或附設大旅館內,或為男浴室附設之女浴室。因旅館和男浴室的客人三教九流,人品不齊,且曝出過一些負面報道,如出沒於男浴室附設的女浴室的女人多為妓女,故而大家閨秀對於附設女浴室,心有向往,卻大都裹足。
直到1930年冬天,北正街女青年會專門女浴室及女浴池出現,以及次年冬天中山東路玉潔坤盆塘(地址在今水風井新沙池)開業,長沙城稍有錢的時尚女性,竟以冬日泡澡為時尚,她們既給“潔身自好”帶來新解釋,同時也以此作健身、社交的新休閑方式。
其實,上世紀30年代初中期,不止是女浴池前排起長隊,長沙城內聞名遐邇的16家新型盆堂,在每年冬天都排起長隊。
當年的長沙人洗一個澡,需花費4小時以上:最初一個多小時,拿號排隊,當然可以雇人排隊,稱“等座”﹔拿到座號,進入盆堂客間后,還需繼續等一個多小時,以等待盆堂或池塘內的浴客洗澡完畢,這期間,可喝茶,可叫小伙計代買香煙、水果、點心之類﹔此后,兩小時則用來洗澡,為什麼洗澡要花兩小時?因為洗澡的享受,並非只是“泡”在熱水中,更在於在暖和的環境中慢慢享受搓背、掏耳及修腳之樂。
每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過小年)至除夕晚上,長沙浴室通宵達旦營業,一“位”難求,浴室借此漲價數倍,但長沙人仍然趨之若?,尤其除夕當時,是長沙各商家結賬催賬之期,長沙的“楊白勞”們常在除夕晚上,整夜躲債於浴室。大年初一一大早,再喜氣洋洋,行走於大街小巷,昔日長沙舊俗,新年之時,不能討債。
民國名人,在長沙的冬天怎樣洗熱水澡
青年毛澤東,在第一師范讀書時,即使在冬天,也洗冷水澡,令我們后輩無限嘆服。
但對於長沙城內芸芸眾生而言,冬天隻怕他們多半就是在四面透風的老房子中,獨自蹲踞一個木腳盆內洗澡,無比寒冷。如果能夠有些錢,他們一定更願意,泡在長沙某家浴室的盆堂或池塘內,在溫暖水汽彌漫中,暢快洗個熱水澡,哪怕池塘中已經微微浮泛起白色臟垢。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盥洗技術及洗浴服務業的成熟,長沙城內已出現至少16家中、高檔次的盆堂,此外還分布無數平民小澡堂。民國時期的名人在都市公共空間浴室內怎樣享受熱水澡生活?
民國長沙城內有位搓背師傅王少華,曾替來往於長沙的達官貴人搓過澡,譬如國民黨中委何鍵、張治中、何浩若、劉文島,司法院院長居正,至於湖南名人譚延?、覃振,魯滌平、趙恆惕、唐伯球,更是他“手下”的常客。
王少華說,上世紀30年代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鍵洗澡時,總要一個人在水裡先躺二三十分鐘,才開始洗。而對“火燒長沙”負有領導責任的張治中,則“洗得最快迅,也不要別人替他擦背”。民國名人,與湖南關系極密切的湖北劉文島洗澡時,每次都帶一包糖果來,口裡哼幾句京調。至於常德人覃振、寧鄉人魯滌平都喜歡在澡堂裡理發。趙恆惕洗澡時,別個會賬的時候多,他自己幾乎從不買單。唐伯珠洗澡時,給搓背、修腳的師傅小費給得最多……
不要忘記曾經
“湖南第一商街”
隨著當今家用熱水器不斷進入千家萬戶,曾紅極一時的長沙浴池盆堂業,到今天僅剩下水風井新沙池唯一一家“老字號”,且“生涯寂寞”。新沙池,若想恢復“老字號”昔日雄風,得加強自身“內功”修煉,除完善內部設施、提高服務水平外,還應大打“文化牌”,走“文化復興”之路。
其實,環顧中山路,不止“老字號”新沙池走向衰落,晚清時期湖南第一官街、民國時期第一商業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沙最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在當前,也顯得極度冷寂,大多數商鋪生意慘淡。
長沙如果要打造“下一條”文化商業街,我們想提請相關部門,不要忘記曾經“湖南第一商街”中山路。
在中山路上,分布有中山亭、湖南民眾國術俱樂部(即青少年宮)、曾國荃府(今紅色劇院)、湖南國貨陳列館、船山學社、曾國藩祠、省交際處(湘江賓館)、小吳門老郵政局等大量具有“晚清民國風”的長沙名勝紀念地舊址。而且,這條街上的湖南國貨陳列館國貨商場、銀宮電影院、星沙池,沙利文、怡豐齋、湖南商藥局、清泉閣、培羅蒙等大量商鋪,同樣都曾在相當長歷史階段紅極一時,皆為老長沙豐富的商業“老字號”資源,對於今天我們保存老長沙的歷史文化,具有相當大的價值。